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东难民为何不来中国 二戰的時候,全世界打的火熱,中東國家在幹啥?為何存在感這麼低

火烧 2021-08-05 08:12:30 1029
二戰的時候,全世界打的火熱,中東國家在幹啥?為何存在感這麼低 二戰是一場波及全世界的戰爭,61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被捲入,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和5萬億美元以上的損失,非洲、歐洲、亞洲全部爆發了動輒數
中东难民为何不来中国 二戰的時候,全世界打的火熱,中東國家在幹啥?為何存在感這麼低

二戰的時候,全世界打的火熱,中東國家在幹啥?為何存在感這麼低  

二戰是一場波及全世界的戰爭,61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被捲入,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和5萬億美元以上的損失,非洲、歐洲、亞洲全部爆發了動輒數十萬人的大規模會戰,這或許會讓人感到好奇,全世界打的火熱的時候,中東國家在幹什麼呢?為何他們存在感這麼低?
按照道理來說,中東地帶,作為世界上石油最為豐富的地區,應該會成為盟軍與納粹交戰的焦點,但是確實聽不到太多的聲音,就讓我們看下當時中東地區的情況。首先說明的是,中東地區發現大規模的石油,已經是二戰後的事情,因此之前根本不存在因為石油而打架的事情。
在一戰前,中東的最大霸主,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然而它和南下擴張的俄羅斯帝國,在17世紀到19世紀針對黑海、巴爾幹、高加索等地區,進行了陸陸續續200多年的戰爭。雙方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人力,這也成為了俄羅斯帝國被顛覆的主要原因,但是奧斯曼帝國就更慘了,歐洲進行工業革命突飛猛進的同時,奧斯曼帝國體制經濟上卻是明顯的落後於對手,國力衰退,因此它也被人們稱之為「歐洲病夫」。1922年,奧斯曼帝國在內憂外患、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走向了終結。
世界上各個列強自然是不會放棄擴張機會的,其中英國趁機將外約旦、埃及、伊拉克列為了屬於自己的保護國,而法國的勢力範圍則覆蓋了黎巴嫩。受到《凡爾賽條約》的約束,德國人並不能向中東發展和駐軍,但是希特勒政權上台後,也致力於拉攏土耳其和伊拉克。那麼二戰後中東地區擁有主權的是哪些國家呢?也只有三個,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
中東地區主要的作用,在於是連接英美和蘇聯的樞紐,如同緬甸公路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一樣,它也是英美等國家對蘇聯進行援助的通道。按照法西斯的計劃,如果能夠拿下北非,進而就能進攻中東,這樣一來緊接著進攻印度,最終德意在此地和日本成功會師。
不過納粹在北非戰場上投入的部隊已經是極其的有限,那麼更不可能染指中東,因此更多的是和盟軍展開政治立場上的爭奪,比如說雙方勢力對土耳其的拉攏。
當時的土耳其因為國力虧損,還是十分明智地站在了中立場面,明哲保身,而德國倒也找到了一股支持自己的勢力,那就是伊拉克和阿富汗,他們向兩個國家派遣大量的軍事顧問以及軍事援助,來換取伊拉克人對納粹的支持。同時納粹也積極鼓吹阿拉伯民族主義,支援敘利亞、阿拉比亞等地的民族主義者,引誘阿拉伯人反對英法。
因此在1941年5月,英軍害怕中東徹底被德意掌控,舉兵入侵親德的伊拉克,雙方激戰了20天,英國人佔領了巴格達,6月,自由法國部隊同樣從巴勒斯坦和外約旦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佔領了這兩個國家,盟軍部隊又進入伊朗,蘇軍佔領了伊朗各主要港口。這也成為了中東當時為數不多的戰爭。雖然期間布滿了緊張而又激烈的交鋒,但是對比起世界上其他陷入白熱化的戰場,這裡就要顯得平靜不少。 因此二戰當中,最為著名的幾個會議之二,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都選擇在中東舉行。
因此中東存在感雖然微乎其微,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不重要,中東短暫的寧靜,卻並沒有解決自己民族領土上的矛盾,因此在二戰後,這些國家後面依然有著英美蘇支持的影子,也就為冷戰當中,中東成為最主要的戰場所埋下了伏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