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北县级市排名 请问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是哪

火烧 2021-11-30 02:52:43 1065
请问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是哪 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靖江靖江在长江“龙头”、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带动下,靖江因优越的区位条件、优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睐和关注,成

请问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是哪  

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靖江

靖江在长江“龙头”、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带动下,靖江因优越的区位条件、优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睐和关注,成为长江“龙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93年和2001年两度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995年进入全国首批80家小康县(市)行列。

2001年进入中国最发达100县(市)行列,列第65位。

目前已连续10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为苏中一流强市。

江苏省管县之一。

苏北县级市排名 请问苏北最发达的县级市是哪

2010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发布2009中国县级市城市化率排行榜,靖江以52.5%的城市化率居全省县级市第三名,仅次于宜兴市和昆山市,超过排名第八的江阴市。

目前全市总人口6646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951人。

靖江,是开放开发意识超前的城市。

靖江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地区并加入苏锡常火炬带,成为上海浦东开发区和苏锡常火炬带向苏北辐射、延伸的重要“桥头堡”。

200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人均GDP达到43900人民币,财政总收入54.1亿元,一般预算20.8亿元。

2009年GDP364亿元,2010年在全国百强县排名36名。

一、综合 国民经济逆势上行。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4.69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34.33亿元,增长14.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实现55723元,突破5万元,同比增长15.2%。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

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68.26亿元(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同比增长2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12亿元,同比增长30.1%。

不含江阴园区,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40亿元。

全年财政总支出38.61亿元,同口径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61亿元,同口径增长25.2%。

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全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2∶58.9∶36.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继续加快,年末新办民营企业1352家、个体经营户5186家,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35.27亿元,新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205家。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09年全市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33.1万吨,同比增长2.5%。

夏粮总产12.44万吨,增长4.9%;秋粮总产20.66万吨,增长1.2%。

养殖业发展质态良好。

水产上,水产品总量9100吨,同比增加605吨,增长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逆势上行。

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319.28亿元、销售收入1167.32亿元、利税142.38亿元、利润10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37.4%、51.6%、83.1%。

完成工业开票销售700.8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完成149.67亿元,同比增长33.2%。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6亿元,增长16.9%。

大规模企业明显增多。

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99家,比上年增加24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比上年增加4家。

利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83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过亿元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

江苏新时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新扬子造船利税超10亿元。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

全市共有建筑资质企业128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32家(含专业承包企业)。

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资质企业3家,劳务分包资质企业7家。

2009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60.48亿元,实现建筑企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26.0%,建筑工程施工总面积达123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1.98亿元,增长32.9%;农村和城镇私人建房投资16.42亿元,增长44.7%。

民间投资力度加大,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民间资本累计投入153.80亿元,同比增长32.5%,占全社会投资的79.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累计完成投资12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占全部民间投资的78.5%。

五、国内贸易 促消费成效明显。

家电、汽车下乡和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消费市场的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4.69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08亿元,增长15.8%。

批发和零售业仍保持着市场主导地位。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51亿元,增长19.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43亿元,增长14.6%。

销售“以旧换新”产品9146件,新上牌小汽车5320辆。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突出。

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类别统计,2009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62亿元,同比增长26.7%;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55亿元,同比增长80.1%。

汽车、家电成为市场中最大的消费亮点。

六、开放型经济 得益于前两年新批的超3000万美元重大项目的落户、建设、投产和增资效应,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个(其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4个),批准增资项目11个;注册协议外资6.5亿美元(其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其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9.53亿美元,同比下降8.7%。

其中进口额2.97亿美元,同比增长8.0%;自营出口额1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全市拥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76家,对外贸易形成内外资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5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81.9%,自营生产企业出口2.3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14.4%;外贸流通类企业出口604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3.7%。

外经合作不断拓展。

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4290万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402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00万吨,货物周转量1320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8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910万人公里。

水上货物运输量390万吨,货物周转量107600万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5152万吨。

公路总里程达1308.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4公里。

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为100%,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入7.15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1.17平方米。

通信手段更为先进。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实现5.85亿元,同比增长8.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稳定增加。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4.8亿元,比年初增加125.4亿元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

截止2009年底,全市有合法经营的保险公司24家,比上年增加了4家。

其中,财产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0家,代理公司2家。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2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33.0%;人身险保费收入7.54亿元,同比增长34.0%。

赔款支出退保金及各种给付金额2.36亿元,其中:财产险0.78亿元,人身险期满给付1.22亿元、死伤医0.36亿元。

九、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976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26元,增长11.6%。

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03.2亿元,比年初增加37.9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3.05万元。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59.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8平方米。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57亿元,增长2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751元,比上年增加4313元,增长16.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