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特朗普 为什么印度,朝鲜,法国对美国大选怨言越来越多? 通过美国大选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
为什么印度,朝鲜,法国对美国大选怨言越来越多? 通过美国大选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

为什么印度,朝鲜,法国对美国大选怨言越来越多? 通过美国大选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
美国的民主并不完善。
选民不能直接给总统投票,总共才500多张票,造成了小布什在民意支援率低于对手的情况下成功连任。
美国总统权力非常大,美国没有总理,总统一家独大,总统可以绕过国会直接颁布政令,可以不通过国会发动有限度的军事行动,还有对国会通过法案的一票否决权。
美国政治上的自私,让所有的盟友都吃尽了他的苦头,例如美元盘剥。
如何看待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是两党之争,两个党派都各为其主
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背后都有着一方势力,这两方势力都是由美国的几大家族联合而成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一切以资本至上,以金钱至上,任何政治家都是要为其后的势力牟利的
但是这不影响美国的稳定,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多党制的国家都是这种情况
从美国大选看西方的民主制。
美国大选日,但是给人的感觉好似是世界大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说,美国总统的政策取向会影响国际局势乃至每个人的荷包。如果作为东西方文化的观察者,总觉得应该写点东西。正好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王冲先生给我寄来了他在美国采访后写成的新著《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10月)。
在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之前,先做个假设:如果让中国人在麦凯恩和奥巴马中间选择一个会是什么结果?有媒体报道说,奥巴马在“中国选民”中大幅度领先与麦凯恩。我对这个报道有所怀疑。王冲先生在《选票的背后》中引用了被国人奉为大师的梁启超先生在1897年6月写的一段文字:“彼夫印度之不昌,限于种也。凡黑色、红色、棕色之种人,其血管中之微生物,与其脑之角度,皆视白人相去悬殊。惟黄之与白,殆之不甚远。故白人所能之事,黄人无不能者。日本之规肖西法,其明效也。”这里梁启超不但公然宣扬种族歧视,声称黑人、红人、棕人都不如白人,而黄人与白人相差不远,比如日本人就证明,白人所作的事情,日本人也能做。各位不必为中国人鸣不平,梁启超接下来还有一句:“日本之种,本出于我国。”不要以为梁启超的谬论只是百年前的偏见,直到现在,常常被白人歧视的中国人对常常对黑人种族歧视。还是引用王冲先生的文字:“有好多朋友曾经跟我讲,生平最瞧不起的就是中国女人嫁给黑人,嫁给欧美白人也就算了,可嫁给黑人实在无法理解,无法接受。”
那么,一个黑人到底能不能在白人占绝对多数的美国当选总统呢?早在2006年初,美国新闻周刊就做了一项调查,结果93%的受访者认为愿意投票给合格的非洲裔美国人做总统。这个比例是相当的高,显示了美国黑人地位的改善。然而,同一个调查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在被问到“你认为美国是否做好准备接受非洲裔美国人当总统”时,只有5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王冲先生分析说,这两个问题所反映的心态是,我可以接受黑人总统,但我不相信别人会接受。在本次大选之前的民调,奥巴马遥遥领先于麦凯恩,但是也有分析家怀疑民调中有的受访者为掩饰自己的种族主义情绪,故意说要投黑人一票,造成奥巴马的民调超高。事实上,美国依然存在着隐形的种族歧视潜规则。在美国,种族歧视当然是违法的,比如公司招聘绝不敢写只限招聘白人(其实也不敢写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如果这么做麻烦就大了。但是这并不妨碍老板按潜规则行事,在白人和黑人报考者之间,以堂而皇之的“能力到底”为借口拒绝黑人。
不过,在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美国人面对并不是黑、白两种颜色。我在一些亚非国家和地区生活过,也亲历过有当地特色的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如果黑人选民一定要选黑人候选人,白人选民一定要选白人候选人(如南非);天主教选民一定要选天主教候选人,伊斯兰教选民一定要伊斯兰候选人(西非象牙海岸);“本省籍”选民一定要选本省籍候选人,“外省籍”选民一定要选外省籍候选人;赵家庄的姓赵的村民一定要选姓赵的,不选姓张的;而不管其政见如何,那么这个社会的选举就是伪民主,就是一场劳民伤财的奢侈游戏。什么是检验真假民主的唯一标准?我以为就是邓公所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如果美国选民摆脱种族情结,不要毫不利己,只要自私自利以切身利益来考虑投哪一位候选人的票,那么这种民主就可以说是成熟的民主。我注意到,在美国大选过程中的确有选民打出了“不管白猫黑猫只好好猫”的标语为奥巴马造势,并演绎出“不选白不选黑,只选合适的”。
美国大选鹿死谁手就要揭晓,我们对美式民主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认知。《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这本书的作者王冲先生过去是《青年参考》的编辑,曾经编辑了我的若干篇,除了改拼音错字以外,经常给我的文章改个题目。今天我投桃报李,也替王冲先生的书改个书名:《美国"猫论"——透过黑白看美国大选》,不管白猫黑猫,只看选民的荷包。
中国人如何看待美国大选
你是参加比赛还是自己在那瞎琢磨那?
如果是参加比赛,一般比赛方不会提问和中国区别的问题,更不会问中国是否适用。
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低投票率?
2012 年的大选,投票率也不过如此。 答案是,“选举权”。 一般人会觉得,既然这项权利这么基本,那就是人皆有之,在选举的时候,政府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方便公民们来履行自己的这项神圣权利。 可是不然。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和要求,让公民要去投票,还要颇费上点力气。 比如要想去投票,你当然选要是美国公民。要想入籍,先要拿绿卡。拿了绿卡,还要再等五年,才能申请入籍。入了籍了还不行,要投票,在绝大多数州里(只有 North Dakota 州除外),你先要成为注册选民。并不是只有总统选举才要注册,州里州外大大小小的任何政府选举都要注册。注册一次还不行,很多州都规定了,只要你搬家了,就要再次注册。不仅如此,选民注册还不能通过换邮寄地址,换驾照这样的步骤同步完成,就更加显得繁琐。而且如果你长期对选举没兴趣,不参加投票,就算是你不搬家,已有的注册也会被取消,想投票,请重新注册。更糟糕的是,在绝大部分州,注册在选举日期前 30 天就停止了。好,就算你成功注册了选民资格,会发现,各种选举,不论大小,党内党外,不是放在周末,而是放在一个不三不四的星期二,上班时间。于是,要么你请假,要么你早起,或者检视当地是否有提前投票,反正,要能保证自己选票能顺利投出,就要作出点额外的功课。等你兴冲冲的抵达投票站,还会发现大部分州要求选民同时还要出具指定的证件,才能进行投票。等你进入投票间投票了,会发现选票一点也不简单,不是投一个总统而已,还有大大小小各种联邦和地方职位要选。 这些情况,当然不是一下子凭空制造出来的,你见到的,是有美国特色的竞选体制,而它也是沿着历史的步子,一点一点走过来的。 虽说美国人讲自由平等,实际在建国之时,自由要重于平等。确切的说,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其实不相信真正的民主。Thomas Jefferson 相信,政府是脆弱的,必须要保护。怎么保护呢?是要由那些有道德的公民来保护的。所以建国之时的美国,是精英治国的共和制度,能够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所谓投票权,是留给那些有地产的人的。John Adams 说过, 好的宪法是道德之邦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能够拥有政治权利的人,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所以要想保有自身的品德,就要经济独立。为了保证政府的道德纯粹性,那些没有地产,靠别人吃饭的人,就不能拥有投票权。 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一厢情愿。Jefferson 的梦想是一个自己自足的自耕农的世界。但国家从来不是由独立的人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一个相互关联的公民组成的。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它的核心特征,自由市场体制是更是把所有人用看不见的手拉在了一起,通过对个人利益的自由追求来达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于是,政治不可避免的成为一门交易,贩卖的是候选人和政治权力。事实上,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诞生的: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地广人稀,为了让北美这块投资能迅速产生价值,最有效的开发办法,就是大量注入人口。而为了吸引人来,用的交易筹码,自然就是政治权力:地方的自治权。于是,美国各个殖民地就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共和政府。 于是,党派就成为竞选这门生意里的企业,候选人就是它的产品,竞选纲领就是产品的功能。 但是,自由市场本身永远是革命性的,它让企业不自觉的去改变自己,迎合市场需要。对于竞选这门生意来说,自身选民的数量就是它的市场占有率。想要胜利,就要扩大自己的占有率。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挖掘新的使用者,那些潜在选民。于是,到19世纪上半页,选民资格开始放开了,没有物业的公民也有了投票权。民主党领袖 Martin Van Buren 抓住了这个机会,在 1828 年大选时,对选民保证,只要同意投民主党候选人 Jackson 的票,就可以加入民主党。结果 Jackson 在万众欢呼下入主白宫,所谓的 Jackson 民主诞生了。 美国进入了党派体系的新阶段。各个党派开始积极拉票,像候选人提名这样的活动也开始了,选举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到南北战争后,1868 年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让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自动拥有了公民权,并定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十五修正案则肯定了包括黑人在内的所有人种,都拥有一样的投票权(虽然宪法如此,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像在美国出生的印第安人和亚洲人其实都没有获得公民权)。在十九世纪下半页,投票率都在七八成上,比如在 1876 年,合法选民的投票率就超过八成。这段时间也常被人认为是民主大选的黄金时代。 但是,正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所言,这黄金时代,只是镀金时代。 既然是自由市场,就要承认,每个选民的政治需求不同,对候选人的期待也可以不同。有人或许期待这位候选人能改变很多,有人或许期待很小,有人放眼未来,有人只专注当下。有的人,要得只是一个投票权,谁给我公民身份,我就投谁。有的人是谁给我一块钱,一份三明治,我就投谁。有的人则会去为了拿到更多的一点好处,去充扮死人,多投几张。 既然是自由市场,就会有人利用市场管理的缺失,采用不道德的手段,强买强卖,扩大自己的销售量。比如在那个时期,很多时候选票是由各党自己印刷,而投票也是在公开场合,在无数其他选民的目光下填写。这时的拉票,是实实在在的拉票,大选是一个节日,所有人都被拉上街头,专门的助兴者在一边吹吹打打唱歌跳舞,大家身不由己的去参加投票派对。 这种情况在城市里尤其普遍,因为这里人口密集,贫富差距明显,这种政府机器可以快速的发展起来,用小恩小惠来拉拢选民。当这种行为产生不平衡,尤其是偏向某个党派某些组织时,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当然看不下去了。 这时候,对竞选行业的监管就堂而皇之,不可避免的登场了。于是有了新立法,为竞选行业树立基本的行业道德准则,投票开始改在封闭的投票间里进行,成为了一种私人行为,这样,每人选民有了投票的自由,也有了不去投票的自由。同时,也对竞选的产品制定了最低质量标准,产品规格。用三明治买票这样的方法,卖得自然是伪劣产品,成为严打的对像。这样,竞选产品的卖点,就只能是所谓的高阶功能,对购买者的购买力要求也自然高了,也把一些对高阶功能不关心的人推出了竞选消费者的行列。 更利害的是,竞选行业还制定了一个标准,来决定消费者是否有购买产品的资格。因为对于竞选者来说,获胜并非只有扩大市场这一个方法。对于任何一个党派,要打赢选战,一方面固然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把选民拉到自己阵营,一方面则是去打击对方选民,让他们不参加投票。这就好比是买车,只有拿到驾照的人才能买车上牌。对于竞选,这就是选民注册。 但是,到底谁有资格能投票,毕竟不像开车这样分明,从本质上,这是精英制国思想的延续。而且,更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行业,竞选行业的最大问题显然是,它的制度从制定到执行,从本质上都是由这行业自己来完成的。这样一来,这制度的动机和目的,就变得不像它表面上那么单纯。 于是,竞选的第二战场出现了。 选民注册制度在各州开始出现。可是,除了注册,很多州还引入了其它选民资格认证过程,比如选民要通过语言或文化考试,每年交纳人头税,才能得到选举资格。表面上的原因,是高调的政治改革,要防止政治腐败,杜绝选举欺诈。但具体到各州,更多的时候,却让主导的政治力量,可以借机因着不同的原因,把他们不希望拥有投票权的选民给剔除出去。比如在北方, 可以把那些刚来美国不久,英语尚不利落的穷苦新移民排除掉;在南方,把大部分黑人和少部分无业白人以不识字的理由从选民中去除。 这一局面,直到 1964 年才得到改变。宪法第二十四修正案被通过,明确规定了不能用人头税或其它捐税来剥夺公民的投票权,联邦政府并在次年通过了《选举权法( Voting Rights Act)》,来实施第二十四修正案的内容。至此,南方黑人的政治权利才算真正被解放,这离南北战争,已经隔了有一个世纪。 这并不是说这场战斗就此告一段落。选民的积极性并不是这么容易改变的。很多老的制度还没有改变,比如选民注册制度还在。比如星期二投票日,在 19 世纪设定时,本来是为了方便当时的主要选民,来自郊区的农民,而这一制度就一直保留下来了。所以自 90 年代后,联邦和一些州政府也开始简化投票的手续,比如更方便的选民注册过程,比如允许提前邮寄选票(注:Oregon 州干脆取消了投票站,全部用邮寄方式投票)。最明显的变化,是数个州开始开始允许当场注册投票,结果在这几个州,投票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 10 百分点。 最新的一轮较量,则在 2000 年大选后,依然是打着反对竞选舞弊的旗号,又一轮选举改革开始,各州开始把选民资料电子化集中管理(而不是各县自己管理),并开始和其它州,以及联邦社会安全办公室相互核对和更新选民资讯。从 2003 年起,大部分的州开始要求选民在选举时出具有效证件。 不管这些政策的具体效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表面上,选票是人人平等的,但实际上却是两极分化的。美国的选举制度,并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因为每个党派都想让自己选民的票更有份量一些。在两党的博弈下,产生了一种妥协。美国没有凭一些简单粗暴的标准,去把某些公民的投票资格直接取消(除了持绿卡者,和服刑者等一少批人),而是为普通人设定了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虽然任何有投票权的公民理论上都可以获得投票资格去完成投票,但是这些各州不同的规则,无形中抑制了很多特定人群的投票积极性,比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居无定所的年青人,对法律法规不熟悉的外来移民,低收入的穷人。美国大选要求投票选民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对地方和全国事务有长期持续的关注,能积极参予政治生活。也因为如此,美国地方社群政治生活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满足上述条件的中产阶级中。 这样下来的结果,因为美国竞选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资格的控制,让相当一部分选民对政治失去兴趣,不去注册选民,美国的大选投票率上不去,也就不难理解了。反过来,那些主动的去注册选民的人,也是政治的积极份子, 他们的投票率也自然很高,达到了 90%,完全比过了任何欧洲国家。 也正因为这一点,美国的选民注册制度,依然是竞选的焦点问题,在两党对抗中不断发展变化。同样,只要选民注册还存在,发动选民注册,也就成了美国选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量的未注册选民对于两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财富。如果能降低某些选民注册的难度,发动未注册的选民,就可以为自己党派带入一大批生力军,而且,历史经验表明,党派的忠诚度往往会跟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这些新选民一但出现,完全可以改变美国的政治形式。比如在 30 年代,Roosevelt 为民主党赢得了工会的蓝领工人选票,在 60 年代,民主党解放了南方的黑人选民,在 70 年代到 80 年代,共和党发把不关世事的福音派白人教徒拉入了阵营,在 90 年代,Clinton 又把大量的拉美裔选民拉入了民主党。 现在,在发动选民这一点上,对民主党又尤为重要。因为选举制度所抑制的选民,低收入人群,移民,年青人,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传统上属于支援民主党的。据估计,仅投票时必须出具证件一项,就可能让民主党失去一个百分点的选民。所以在 2012 年,Obama 仅在 Florida 一州,就有 24 个训练营,培训专门的志愿者去发动选民注册。据 Brennan Center 的一份报告,选举中的各种限制条件,能让超过 500 万这样的选民不能在 2012 年大选中顺利投票。 于是,选民总动员,把选举权实实在在的交给支援自己的选民,就成了每一次选举活动的第一步。
如何看待美国大选川普的胜利
希拉里的民意支援率一直位元朗普要高。
所以我怀疑特朗普和小布什一样,是少数派获胜。
这在美国叫做赢者通吃、
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川普现象
这种呢,一向就显示出了美国圣母们的普世情怀
反正只要排外一点,那就是各种帽子往上扣
就拿川普打击非法移民吧
非法移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令人讨厌的,本来就是一个很正确的决策和政策,可圣母们仍旧要反对
反正反对就是他们的政治正确
这就是典型的矫正过往
现在美国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就有些病态
如何看待杰布·布什(Jeb Bush)退出美国大选
有个好爹,有个好哥哥已经不能当总统了,需要自己实力强。不过他哥哥的总统当的也确实不咋地,否则他也不会人气那么差。最关键是他循规蹈矩,太符合传统总统竞选人的形象,而这届选民开始求变了。
如何看待川普最后赢得美国大选
平常心看待川普
最后赢得美国大选
因为美国人都是
民主的自由的选择
相关文章
- 2020美国大选参选人 1940年美国大选:假如二战没爆发谁将当选总统?
- 迈克尔·杰克逊 历史上的今天:未来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因公开称杰克逊为“毫无价值的恶棍、无赖和懦夫”而杀死查尔斯·迪金森
- 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成长故事
- 美国总统里很 美国总统里根的故事:把精力用在办大事上
-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美国故总统甘乃迪转世
- 美国总统怎么选举出来的 美国总统竞选背后的浮夸
- 杰斐逊和赫明斯 托马斯简介及人物评价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总统中最具有智慧之人?
- 2020美国大选参选人 1940年美国大选:如果二战没爆发谁将当选总统?
- 战争期间美国不换总统 美国内战期间唯一一任总统: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的人物事蹟
- 珍珠港总统演讲 罗斯福:国会珍珠港演说(Pearl Harbor Address to the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