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诗 何逊 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原文及翻译
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原文及翻译
临行与故游夜别原文: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临行与故游夜别注释
[1] 稔:年。[2]群匹:众友。[3]促膝:促膝相谈。促,靠近。
临行与故游夜别鉴赏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巖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诗词作品:临行与故游夜别诗词作者:【南北朝】何逊诗词归类:【朋友】、【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