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文英代表作 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9-09 18:57:37 1033
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F950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赏析

  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但这首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

  「帆落回潮」写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人归故国」即吴文英重回越王故地。「山椒感慨重游」即在种山山顶心怀感慨再度游观。这三句分别叙述时间、地点,引出感慨。「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二句紧承感慨抒发。这里是比喻语,借霜冷而弓断,喻南宋末国事日危,自己已经无意于求功立名,「机心已堕沙鸥」是说「机心」不死,即使不用弓箭,沙鸥仍会被自己的猎心惊堕。这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的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好鸟,经常与鸥鸟同游,一天父亲让他猎取鸥鸟,鸥鸟就舞而不下。意思是说人如果心动于内,禽鸟是会觉察的。梦窗用这一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壮心并未真死。下面说:「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清风是剑名,灯前照看已经折断的清风宝剑,自己却正驾一叶扁舟,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风雨中遨游五湖。感情沈郁而又放浪形骸,心中自然是有难言隐痛。这里只有五湖游是实笔,其他都是借喻虚笔。结三句:「最无情,巖上闲花,腥染春愁。」这里才暗点题,写到思念文种,说:最无情的亦即最有恨的事,是文种墓石巖上的闲花野草,似乎带有剑下血腥之气,染成一片春愁。腥字下得触目惊心。文种是越王赐剑让他自杀的。作者的感慨蕴而不露。上片全属对世事兴亡而发的感慨,沈郁顿挫,含意深长,心情矛盾错杂,但又不正面写一字,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去体会。

  后片深入写文种昔日的埋葬之处,「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当日文种墓道的白石路旁有几列苍松,葬后解下系马的缰绳,送葬的玉辇回去,雾气香冥,青山也为忠贤之死替越国含羞。

  古代写忠贤不幸死去,往往记当日雾气四塞,所以该词也这样写。这几句纯属作者想像之笔。下二句写:「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这也是用想像的笔写山上的荒凉,「木客歌阑就是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鲍家诗「的意思。木客即山鬼,二句的意思是说:秋坟山鬼歌罢,英雄人物的青春一梦就只剩下荒凉的丘墓了。

  下三句:「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篊秋。」写种山一带的古林苑,只剩下水边的鸿雁在绿水和秋篊(红蓼花)间哀怨啼鸣。从文种之墓把词境扩展到种山一带的古越林苑。这一层也是梦窗把自己的感慨更扩展开来,从而连系到国家的兴亡。下面三句「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则又递进一层,涉及到南宋末期的现实了。这里的「西北高楼」和《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用词有连系,但同时更是借西北边患,指北方遇有强敌而言。而「几树残烟」和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极相类似。所以梦窗这首词讲「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其实是陡然转入自己国家的处境,说:不要登山临水吧,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疏柳残烟,西北高楼,而看不见长安。最后几句很陡健,也很沉痛。不过这时北方的强大对手已是蒙古人了。

  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于婉约中呈现出豪放的色彩,爱国感慨深藏其间,可谓别具一格。从词的结构看,先写自己重游种山,在弓折剑残,无可奈何之情后,遨游五湖,因而再来种山。由自己及南宋处境写起,写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壮志成灰的悲凉,而其中毫无造作的痕迹,这也是艺术构思的高妙。

诗词作品: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诗词作者:【宋代吴文英诗词归类:【豪放】、【咏史】、【感慨】

吴文英代表作 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