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莽山烙铁头跟银环蛇哪个毒 山烙铁头蛇详细资料大全
山烙铁头蛇详细资料大全 山烙铁头蛇(学名:Ovo hi mo ticola)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山烙铁头蛇全长50~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
山烙铁头蛇详细资料大全
山烙铁头蛇(学名:Ovophis monticola)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山烙铁头蛇全长50~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常栖于灌木林、草丛、茶山或耕地以及有时也见于路边及住宅周围。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 (阿萨姆),向东经缅甸,泰国到中南半岛各国,向南到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和台湾。
莽山烙铁头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名单,这表示该蛇种目前数量并不多,而且明显只局限出没于特定的范围。此级别的物种,很可能会因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生态状态失衡,甚至会在短时间内,进入更加危急的状态,因为该蛇种太过稀少,因此又被称为“蛇中熊猫”。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山烙铁头蛇拉丁学名:Ovophis monticola别称:恶乌子、山竹叶青、阿里山龟壳花、黑斑竹叶青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亚目:蛇亚目科:蝰科亚科:蝰亚科属:烙铁头属 种:山烙铁头蛇分布区域:亚洲南部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命名者及年代:Gunther,1864 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种群现状,亚种分化,保护级别,形态特征
山烙铁头蛇,是一种有明显宽浓郁颊窝的毒蛇。全长50~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背面淡褐色,背部及两侧有带紫褐色而不规则的云彩状斑。腹面紫红色,腹鳞两侧有带紫褐色的半月形斑。眼后到口角后方有浓黑褐色条纹。颈部有“v”形黄色或带白色的斑纹。 山烙铁头蛇头部具有一个短吻,稍微超过两倍的眼球的直径的长度。冠是由小的尺度,而不是大的盾牌覆蓋,而天秤通常是光滑的,有气无力地覆瓦状排列。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上唇鳞9或10枚,第二上唇鳞构成颊窝的前缘,颊窝与鼻鳞间无细鳞。眼与鼻鳞间有两枚鳞片,左右眼上鳞间有细鳞7或8枚,有时只有6枚。头背都是小鳞片;体色棕褐,与原矛头蝮相似,区别在于本种头背左右眶上鳞间一横排有小鳞5-10枚,左右鼻间鳞相切或隔1-3枚鳞片。 背鳞光滑,但在后部中央数行具有极微弱的起棱,鳞列25、27、(24、28)~23、25(24)~19(21)行。腹鳞雄性137~142,雌性137~146。尾下鳞双列,雄性41~46对,雌性34~39对,肛鳞1枚。栖息环境
山烙铁头蛇常栖息于海拔315米~2600米的山区中,适应于各种环境,包括森林,灌丛和草地。山烙铁头蛇更喜欢山地石漠化地区,便于隐藏避难。山烙铁头蛇也出现在农业用地,甚至在人类住区中。在尼泊尔,该品种喜欢生活在高山和潮湿的条件。生活习性
山烙铁头蛇是陆地和夜间的物种,喜夜间活动,行动迟缓,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和青蛙,鼠类等为食。分布范围
山烙铁头蛇模式产地为锡金和尼泊尔,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阿萨姆),向东经缅甸,泰国到中南半岛各国,向南到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山烙铁头蛇分布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阿萨姆),向东经缅甸,泰国到中南半岛各国,向南到马来西亚。国内分布: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断山及其东延山区,云贵高原,沿大娄山、南岭到东南沿海丘陵。浙江(泰顺、景宁、龙泉、天台、武义)、安徽(东至)、福建(邵武、崇安、建阳)、台湾(大屯山、阿里山、南横公路梅山口至垭口路段、屏东玛家等地曾有发现)、湖南(长沙、宜章)、广东、香港(仅见于大帽山及南大峰(凤凰山))、广西(龙胜、融水、天峨、金秀)、四川(洪雅、峨眉、乐山、宝兴、平武、宜宾、汶川)、贵州(赤水、雷山、绥阳、威宁、兴义、荔波)、云南(大理、陇川(户撒)、盈江、贡山、沪水、碧江、新平、双柏)、西藏(聂拉木县樟木)、甘肃(康县、文县)。繁殖方式
山烙铁头蛇3岁达到性成熟,山烙铁头雌蛇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下旬,一直持续到7月,能生大约5-18枚蛋。蛇蛋的孵化期通常为3个月。种群现状
在其范围内的部分地区常见,各种栖息地的耐受性大,种群数量没有重大的广泛威胁。在缅甸是一种罕见的物种。亚种分化
山烙铁头蛇台湾亚种 Ovophis monticola makazayazaya 1922年由Takahashi所命名山烙铁头蛇指名亚种 Ovophis monticola monticola 1864年由Gunther命名
山烙铁头蛇贡山亚种 Ovophis monticola zhaokentangi 1995年由Zhao命名
山烙铁头蛇华东亚种 Ovophis monticola orientails 1927年由Schmidt命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IUCN)(2010年):LC(无危)。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很赞哦!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