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凤凰的资料大全 钱宝钧详细资料大全
钱宝钧详细资料大全 钱宝钧(1907年5月4日-1996年6月26日),江苏省无锡县人,纤维化学家、教育家,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前院长。1924年钱宝钧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理学院,攻读工业化学;192
钱宝钧详细资料大全

钱宝钧(1907年5月4日-1996年6月26日),江苏省无锡县人,纤维化学家、教育家,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前院长。
1924年钱宝钧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理学院,攻读工业化学;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讲师;1935年考取了第三届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前往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纺织化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获得理工硕士学位;1938年末回到中国,在成都金陵大学任化工系教授、系主任;1940年去四川金堂铭贤农工专科学校任教并任化工科主任;1942年重返成都金陵大学任教;1946年在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的公益纺织研究所任研究员;1951年参加华东纺织工学院筹建工作,并任副院长兼教务长、染化系主任;1954年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1960年主持筹建化纤研究室,后扩大为化纤研究所;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担任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1984年担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名誉院长。1996年6月26日钱宝钧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钱宝钧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研究和纺织教育工作,推动了中国粘胶纤维的生产发展,创造出纤维热机械分析仪用于开展纤维织态结构研究,对于大分子缠结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基本介绍
中文名:钱宝钧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无锡出生日期:1907年5月4日逝世日期:1996年6月26日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主要成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开拓者之一中国化纤专业教育创建人之一
中国纤维高分子科学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养,荣誉表彰,社会任职,个人生活,人物评价,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1907年5月4日,钱宝钧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西乡新渎桥镇。1924年,毕业于私立无锡中学 (现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理学院,攻读工业化学。 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担任金陵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担任电学、光学等实验和讲课工作。 1935年,钱宝钧考取了第三届英庚款公费留学生,进入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纺织化学系学习。他原拟学习人造丝制造工艺技术,受条件限制,他只能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从事纤维结构的基础研究工作。 1937年夏,钱宝钧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并获得理工硕士学位。后又到瑞典博福斯的诺贝尔火药厂实习化工技术。 1938年,到爱沙尼亚的塔林,在几家小型棉、毛纺织厂实习。在这期间钱宝钧的学习生活十分艰辛,但也学到了一些纺织知识,为他以后开展纺织研究工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38年末,钱宝钧回国到成都,先在成都金陵大学任化工系教授、系主任。 1940年,去四川金堂铭贤农工专科学校任教并任化工科主任。成都附近木材资源丰富,他开始进行木材干馏的研究工作,并研制出了小批量的醋酸钠、醋酸、乙酸乙酯等化学产品。 1942年,钱宝钧重返成都金陵大学任教,同时通过向友人集资的办法,筹集资金,办起了一家木材干馏试验工厂,一直维持至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钱宝钧在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的公益纺织研究所任研究员,主持研究工作。 194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纺织系兼职教授(-1949年)。 1951年,教育部和纺织工业部在上海成立了华东纺织工学院,钱宝钧应聘担任了华东纺织工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和纺织化学系系主任。 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4年,和方柏容教授共同倡议,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 1960年,主持筹建化纤研究室,后扩大为化纤研究所。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得奖状。 1979年,钱宝钧被任命为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 1984年,他年事已高,退居二线,担任了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名誉院长。 1996年3月,钱宝钧被收入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同年6月26日,钱宝钧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钱宝钧在化学纤维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主要有:①棉绒浆吸铁机理的研究;②超超强粘胶帘子线成形工艺的研究;③化学纤维结构性质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分别测定染色纤维取向度和纤维素纤维侧序分布,70年代研制成功多功能纤维热机械分析仪。 1946年,钱宝钧在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期间,从事苎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和纤维素织物的化学抗皱处理,探索大豆蛋白质纤维的成形条件,并整理了他在英国留学时所做的X—光衍射数据写成论文发表在美国《纺织研究杂志》上。此外,他还为各厂生产中发生的一些疑难杂症安装调试了一整套进口纺织仪器设备,并被一家纺织试验仪器厂翻制向全国各地推广。 科研成果奖励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参考资料 1983年 《XRF-Z型多功能纤维热机械分析仪》 纺织工业部三等奖 1986年 《化学纤维成形理论和结构性质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大分子缠结及其在聚丙烯睛纤维冻胶纺中的作用》 国家教委三等奖 论文著作1979年至1987年,钱宝钧先后撰写了2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有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有些还在北京中美双边高分子讨论会、奥地利唐平第23届国际化学纤维会议和在美国阿克隆、加拿大蒙特里尔、德国斯图加特等地召开的第一、二、三届国际聚合物加工会议上作了报告。论文中包括《溶胀纤维的热分析——一种研究纤维超分子结构的方法》、《热定型聚酯纤维内应力与晶格变形的关系》、《涤纶高速纺丝成形过程的实验研究》、《纤维多功能热机械分析仪》、《聚丙烯腈纤维的干湿法成形机理和特征》和《纤维素纤维的溶胀行为与结构的关系》等。撰有论文《纤维的热分析》、《聚丙烯腈干喷温纺的机理和特征》、《大分子缠结研究》、《新型纤维热机械分析仪》等多篇。还担任《辞海》纺织分科主编、《纺织词典》主编。人才培养
1954年上半年,钱宝钧与方柏容教授一起联名上书纺织工业部,建议在华东纺织工学院设定化学纤维专业,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培养人才。纺织工业部很快就批准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学校于当年夏季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并招收了首批学生。该院化纤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对化纤工业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进一步培养化纤工业的高层次人才,钱宝钧又于1959年开始,招收了首批化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自己亲自任导师工作。 1960年,他还亲自筹建了华东纺织工学院化纤研究室,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化纤科学研究基地之一。1978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化纤研究室扩建为化纤研究所。钱宝钧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不仅以其自己的科研工作作风推动了全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而且还亲自领导了一个专题科研室,亲自参加计画的制订,在结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4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化纤专业博士点,钱宝钧作为导师,招收第一批博士生。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参考资料 1977年 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1984年 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3年 上海市优秀导师 1996年 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中国纺织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专家)社会任职
时间担任职务参考资料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二、三届)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 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届到第四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10月-1988年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中国化学会理事 《纺织学报》主编 国际高聚物加工学会东亚-大洋洲区代表个人生活
钱宝钧有两子一女在美国,子女们特意在国外安置了一幢别墅,并准备为父亲办理医疗保险。但是,钱宝钧热爱自己的故土,不愿离开祖国的怀抱,继续在教育和科研的百花园地中辛勤耕耘。人物评价
钱宝钧是中国化纤工业、纤维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化学纤维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化学纤维成形工艺理论和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其中大分子缠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纤维科学和纺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学识渊博而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而提携后学,为国家在化纤科技界和工业界培养了大批英才,桃李逾九州。他淡泊名利、务实求真,热爱事业和生活。 (东华大学评)后世纪念
原创话剧2015年9月7日,东华大学以钱宝钧为原型、历时一年多的剧本创作和编排的原创话剧《钱宝钧》在该校松江校区首演,9月8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进行全市公演,该剧艺术再现了钱宝钧“胸怀家国、献身科研、淡泊名利、培育后学”的感人人生,和以钱宝钧为代表的一代大师“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的高尚师德师风。钱宝钧讲座 2016年6月,东华大学设立“钱宝钧讲座”,旨在进一步拓展师生学术视野,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搭建师生与学术大师的交流平台,提升学校影响力,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很赞哦!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