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 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5-04 22:54:20 1070
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及翻译赏析  

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 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原文: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及注释

翻译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注释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何许:何处。花神:掌管花的神。献瑞:呈献祥瑞。粲粲:鲜明的样子。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机:织机。妙质:美的资质、才德。不耐:不能忍受。遮围:遮拦,围护。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造次:仓促,匆忙。归:归去。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迳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著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诗词作品: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诗词作者:【宋代向子諲诗词归类:【春天】、【写景】、【感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