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凤凰的资料大全 蛙螺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05-24 07:28:36 1083
蛙螺详细资料大全 蛙螺,是腹足纲,中腹足目,蛙螺科的一种。贝壳卵圆形,壳质坚硬,壳色黄白并杂有不均匀的淡紫褐色。壳口橄榄形,内面黄白色。外唇厚,边缘具许多齿,齿通常白色,有的为桔黄色;内唇内缘有许多小

蛙螺详细资料大全  

关于凤凰的资料大全 蛙螺详细资料大全

蛙螺,是腹足纲,中腹足目,蛙螺科的一种。贝壳卵圆形,壳质坚硬,壳色黄白并杂有不均匀的淡紫褐色。壳口橄榄形,内面黄白色。外唇厚,边缘具许多齿,齿通常白色,有的为桔黄色;内唇内缘有许多小的褶襞及粒状突起。厣角质,棕色,长卵圆形,半透明,同心环纹明显,核位于内侧近中央。生活在数米至百米水深的软泥,沙泥或细沙质的海底。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蛙螺拉丁学名:Bursa bufonia别称:蟾蜍蛙螺界:动物界门:软体动物门(Mollusca)纲:腹足纲(Gastropoda)亚纲: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目: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科:蛙螺科(Bursidae)属:蛙螺属(Bursa)种:蛙螺(Bursa bufonia)总科:鹑螺总科 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描述,经济意义,延伸介绍,蛙螺科简介,我国蛙螺科主要种类,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蛙螺属中个体较大的一种。壳质坚厚,背腹较扁。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界线不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大,基部收缩。贝壳表面雕刻粗糙,不仅具有由念珠状突起连线而成的细螺肋,而且在每一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还有强大的瘤状突起。纵肿肋发达,规则地排列在贝壳的两侧,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处有遗留的,由后沟延伸而形成的半管状的棘。壳面灰黄色,染有不规则地褐色斑点或斑块。壳口近圆形,内白色,有的个体为橘黄色。外唇厚,内缘有4对齿状突起;内唇中凹呈弧形,有褶襞。前沟短,向右侧弯曲;后沟向后延伸呈半管状。厣角质,棕色,长卵圆形,半透明,同心环纹明显,核位于内侧近中央。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等地;国外分布:北自日本南部经菲律宾南至斐济群岛、澳大利亚、伊里安岛;东自夏威夷群岛,图阿莫
图群岛西至印度洋诸岛,红海和东非沿岸都有记录。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暖水区。

生物学描述

暖水种。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间。为少见种。

经济意义

肉可食用。

延伸介绍

蛙螺科简介

蛙螺的外形千姿百态,有些螺体矮胖,表面粗糙,有强肋、结节、疣,因此得名蛙螺。有些螺体高大,表面装饰很少。有些种类侧边压扁,有的有棘状突起,大多数蛙螺有纵胀肋。口盖呈角质,大部分栖息在沙底和珊瑚碎屑中。

我国蛙螺科主要种类

赤蛙螺属:Bufonaria 朱唇赤蛙螺: Bufonaria crumena(Lamarck ,1816) 长棘赤蛙螺: Bufonaria echinata(Link ,1807) 玉珠赤蛙螺: Bufonaria gnorima(Melvill ,1918) 卑贱赤蛙螺: Bufonaria ignobilisBeu,1987 丽珠赤蛙螺: Bufonaria margaritula(Deshayes ,1832) 高贵赤蛙螺: Bufonaria nobilis(Reeve ,1844) 棘赤蛙螺: Bufonaria perelegansBeu,1987 习见赤蛙螺: Bufonaria rana(Linnaeus,1758) 蛙螺属:Bursa 蛙螺: Bursa bufonia(Gmelin,1791) 血斑蛙螺: Bursa cruentata(Sowerby,1835) 黑口蛙螺: Bursa lamarckii(Deshayes ,1853) 小白蛙螺: Bursa ranelloides(Reeve ,1844) 紫口蛙螺: Bursa rhodostoma(Sowerby ,1835) 玫瑰蛙螺: Bursa rosa(Perry,1811) 驼背蛙螺: Bursa tuberosissima(Reeve ,1844) 粒蛙螺亚属:Colubrellina 粒蛙螺: Colubrellina granularis(Roeding,1798) 土发螺属:Tutufa 土发螺: Tutufa bubo(Linnaeus ,1758) 蟾蜍土发螺: Tutufa bufo(Roeding ,1798) 中国土发螺: Tutufa oyamaiHabe,1973 红口土发螺: Tutufa rubeta(Linnaeus,175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