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金陵怀古司空曙赏析 司空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0-08 09:16:29 1048
司空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陵怀古原文: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金陵怀古翻译  皇帝乘车经过的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宫庭一片凄清冷落,

司空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陵怀古原文: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怀古翻译

  皇帝乘车经过的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宫庭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庾信曾作《伤心赋》,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陵怀古鉴赏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像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金陵怀古司空曙赏析 司空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藉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诗词作品:金陵怀古诗词作者:【唐代司空曙诗词归类:【写景】、【咏史怀古】、【典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