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被誉为什么 华北平原的沙主要来自:

华北平原的沙主要来自:
华北平原的沙主要来自:, 华北平原的黄土主要来自黄河从()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
蒙古高原,以及黄土高原.
以蒙古高原为主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称为晋陕峡谷,其中的壶口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黄河过潼关后转向东流,形成了雄奇的三门峡景观.黄河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选:A.
华北平原的主要植被
华北平原植被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部接近亚热带,散生马尾松、朴、柘、化香树等乔木。
三个地形区中夏季温度最高的为塔里木盆地,原因是属于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干燥。
华北平原的形成
华北平原也叫黄淮海平原
是由 黄河 淮河 和海河 在携带上流泥沙的情况下冲击形成的
见初中地理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
概况
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近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千米。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冲积扇东缘与山东丘陵接触处,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内涝威胁,形成盐碱地。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 8~15℃ ,冬季寒冷干燥 ,最冷月( 1月 )均温0~-6℃,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年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2300~2800小时 ,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菸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和苏北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
水资源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27.4亿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68.3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24.2亿立方米/年。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为106%,深层地下水为139%。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深层地下水头持续下降,全区深层地下水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已达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5%。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圈定了23处应急供水地下水源地,应急供水潜力为10亿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