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言文翻译 《湘春夜月》(黄孝迈)诗句译文赏析

火烧 2022-01-19 20:15:09 1041
《湘春夜月》 黄孝迈 诗句译文赏析 湘春夜月 黄孝迈 系列:宋词三百首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

《湘春夜月》(黄孝迈)诗句译文赏析  

湘春夜月 黄孝迈 系列:宋词三百首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1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2?     这次第3,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    1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2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慇勤」,后诗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3这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 赏析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万树《词律》)    《湘春夜月》这个词调,是黄孝迈的自度曲。其内容与调名切合,描绘湘水之滨的春夜月色,抒发「楚乡旅宿」时的伤春恨别的情绪。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叹当时旅行在湘水之滨,独自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种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而「柔情别绪」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当巧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词的下片更为精彩。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沉的离愁别恨熔铸进去,造成了动人的艺术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这个境界是由众多形象构筑起来的一个整体,七宝楼台固不应拆碎,然而,倘求观察得细致,却无妨从局部着眼。「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极度忧伤,是一个凝炼警策的句子,其造语则显得老辣,与姜夔《暗香》词里的「翠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语」,山峰不会说话,而作者却好像认为它原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此刻无话可说罢了,以这种方式描摹环境的幽静,其艺术效果则更为强烈。「残照当门」,意谓残月照在门前,门外唯见残月。残月象征离别,正是由于它的情调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常见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用残月抒写离别之情的艺术表现力了。「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惟是有」,同义重叠,起著强调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声韵作为引出下文的铺垫,从而使「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一句更富有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轻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静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强了这种静寂之感;同时,在静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们对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了。「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莺啼序》)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离别的愁苦就更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切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慇勤。」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他的妾名。后人经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结句的「这次第」虽只是一个「点」,份量却是相当沉重的。愁绪扰人,自然产生剪除的意愿,这也是人们的共同心理。然而这首词中,合理的意愿却是用否定方式、喟叹的口吻表达出来的,因为「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

文言文翻译 《湘春夜月》(黄孝迈)诗句译文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