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道子绘画作品风格 許昌著名人物:吳道子 (唐代繪畫大師)

火烧 2022-04-24 19:35:06 1043
許昌著名人物:吳道子 (唐代繪畫大師)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
吴道子绘画作品风格 許昌著名人物:吳道子 (唐代繪畫大師)

許昌著名人物:吳道子 (唐代繪畫大師)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吳道子大約生於約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時期),少年時孤苦窮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後發奮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於他的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公元709(景龍三年),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後來,又任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 [2]入宮作畫
由於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公元713年左右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後官至「寧王友」。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遊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於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於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 [3]
公元725(開元十三年),唐玄宗東封泰山,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後還至潞州(今山西長治),車駕過金橋,御路「曲折縈轉」。玄宗見數千裡間「旗鮮潔,羽衛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裡間,陝右上黨,至於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於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三人共同繪製《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後,「時謂三絕」。 [2] [4]
公元742—755(天寶年間),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遊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並沒有繪製一張草圖。當吳道子遊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後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不是將嘉陵江山水表面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
吳道子壁畫(5張)
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讚。在此之前,大畫家李將軍(思訓)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可見吳道子畫技高超,筆法嫻熟。吳道子不僅善於畫山水畫,畫動物也頗能傳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 [2] [5]晚年傳奇
公元758—759(乾元年間),吳道子尚健在。盧稜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後又在莊嚴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吳道子見了盧稜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酷似自己的筆法,於是驚嘆說:「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由於盧稜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於以後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
約公元759年左右(唐肅宗時期),吳道子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