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武帝为什么出名 漢武帝為何要行立子殺母的殘忍之事?

火烧 2021-07-08 17:57:09 1032
漢武帝為何要行立子殺母的殘忍之事? 立子殺母的政治制度在中國出現有其必然性,最早出現在漢武帝身上,只是必然性之中的偶然性。孝道並非起源於孔子和儒教,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甚至更早。孝道遵從的是對父母
汉武帝为什么出名 漢武帝為何要行立子殺母的殘忍之事?

漢武帝為何要行立子殺母的殘忍之事?  

立子殺母的政治制度在中國出現有其必然性,最早出現在漢武帝身上,只是必然性之中的偶然性。
孝道並非起源於孔子和儒教,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甚至更早。孝道遵從的是對父母的順從,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能例外,不僅不能例外,還要身體力行,作為天下表率。
但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郡縣社會,執行的是家天下政治制度,這就讓以孝道為先的文化與中央集權的帝王政治制度之間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因為皇帝(兒子)對太后(母親)的孝順因為家天下很難不摻和到政治決策當中去,使得皇帝權力被架空,整個男權社會受到嚴重挑戰,從而使得政治基石發生動搖,進而威脅整個國家的穩定。
而在皇帝與太后的所有形式中,帝幼母壯是危害最為嚴重的一類,因為帝幼無法執政,政治決策權必然都把持在太后手中,太后就依靠文化中的孝道,輕而易舉的得到了不正的權力,從而引發宗法制度的崩潰,導致國家的混亂,是必然要被杜絕的政治毒瘤。
限制太后權力,維護宗法制度,穩定國家政局的辦法並非只有立子殺母一項,還有垂簾聽政!垂簾聽政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帘子,從古至今,能從帘子後面走出來的就武則天一個人,但是最後她還是被趕下了台,江山還是恢復到她篡奪前的狀態,可見這道帘子的可怕和重要。這就是文化與政治鬥爭的交匯點和具體體現,並不限定於某人,換了誰都一樣。
立子殺母是一種極端方式,在漢武帝看來,這是有效杜絕帝幼母壯,貽害國家最有效的方式,而後來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政權竟將此作為國策執行,無論帝是否少,母是否壯,只要被立為太子的生母,都要處死,以避免政治上可能出現的亂局。
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的郡縣制度下的朝代都是執行垂簾聽政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孝道文化,也造就了歷史上很多傑出或者說是獨裁的女政治家,如慈禧等。在今天看來,女政治家無可厚非,但在以三綱五常為領的古代男權社會,這就算是一項了不起的妥協之策了,畢竟家天下是血統繼承製,而血統是以父係為正,如果太后和皇帝一系以外的男子生下孩子,是沒有繼承權的,這在當時來講,只能叫穢亂宮廷,如秦始皇的母后趙姬與嫪毐所生兩子。
所以政權最終還是落到皇帝(幼帝)身上,如果沒有,那就是謀朝篡位了,這是孝道文化對宗法制度的嚴重挑戰,只能用制度來杜絕他,而漢武帝處在封建制向郡縣制轉型的早期,這個事情出在漢武帝身上就不足為奇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