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 。《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⑵琴川慧日寺蜡梅:《苏州府志》载:常熟琴川横港七弧如琴弦然;慧日寺在常熟县治北九十步,梁初吴僧慧响建。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赏析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几株蜡梅树悄立庭院,满树无叶而花,与赏花的词人一样显得清瘦无聊,真是失意人对苦命花,使词人顿生“同病相怜”之感。
下片写观花后的联想。“窗下”三句,言词人虽是站在远处窗下,但还是能闻到阵阵蜡梅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感受到了春姑娘已从远方启程而来的信息。但是寺院的墙外却飘过来一阵阵似怨似泣的玉箫声,它好像是在哀叹著,眼前这满树的蜡梅,若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就会落英缤纷,零落成泥了。这里是感叹“良辰美景”难以永留。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作者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的其它作品
○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 满江红·翠幕深庭
○ 瑞鹤仙·秋感
○ 卜运算元·凉挂晓云轻
○ 唐多令·惜别

○ 吴文英更多作品
相关文章
- 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浣溪沙(王仲時席上賦木犀)
- 点绛唇葛胜仲 葛胜仲《浣溪沙(少蕴内翰同年宠速,遣妓隐帘吹笙,因成一阕)》原文及翻译赏析
- 浣溪沙晏殊赏析 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全真教随山派 浣溪沙 辞贾公 水云集卷下 此下原附刘处玄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乞哀告怜的反义词 浣溪沙(趙總憐以扇頭來乞詞,戲有此贈。趙能著棋、寫字、分茶、彈琴)
- 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浣溪沙·翠幕遮笼锦一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王之道《浣溪沙(和张文伯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
- 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欧阳炯《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原文及翻译赏析
- 浣溪沙苏轼原文 朱孝臧《浣溪沙·翠阜红匪夹》原文及翻译赏析
- 浣溪沙纳兰性德朗读 浣溪沙·巳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