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僧舍意思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翻译及注释
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1强:勉强。2因:由于。3过:游览,拜访。4竹院:即寺院。5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6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题鹤林寺僧舍创作背景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诗词作品:题鹤林寺僧舍诗词作者:【唐代】李涉诗词归类:【抒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