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相似词语 成语: 对症下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对症下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对症下药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 277
成语: 对症下药
注音: ㄉㄨㄟˋ ㄓㄥˋ ㄒ|ㄚˋ |ㄠˋ
汉语拼音: dùi zhèng xià yào
参考词语: 对证下药, 对病用药, 对证用药, 对证处方, 因病发药, 随症用药, 应病与药, 对証之药

反义: 隔靴搔痒
近义: 一针见血, 切中时弊
释义: 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语或本《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
Emoji符号: 症⬇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对症下药”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朱子语类》一书载:宋儒朱熹的门人亚夫问何谓「克己复礼」,朱熹回答:现在的人只会说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却不去实践礼义,于是失去准则,使得礼法大乱。圣人孔子就说得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作为克制和实践的标准,就是捉到病根,针对症状开方用药。后来「对症下药」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的「对证下药」演变而出,用来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亦用来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记载了一个实例,可以助我们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府吏儿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他们两个人都头痛身体发烧,症状相同。华佗诊断该给儿寻潟药、李延发汗药。他们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症状相同却开不同的药?」华佗回答说:「儿寻的病因在体内,李延的病因在体外,所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给他们用药,隔天就都好了。
典源: ※《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复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复礼,步步皆合规矩准绳;非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工夫也。释氏之学,只是克己,更无复礼工夫,所以不中节文,便至以君臣为父子,父子为君臣,一齐乱了。吾儒克己便复礼,见得工夫精细。圣人说得来本末精粗具举。下面四个「勿」字,便是克与复工夫皆以礼为准也。「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养将去,是非犹未定。涵养得到,一步又进一步,方添得许多见识。「克己复礼」,便刚决克除将去。
书证: 01.《飞龙全传.第五八回》:「太医道:『此乃中风不语急症,下药恐不应验,奈何?』匡胤道:『与其坐视,宁可服而勿效。汝但对症下药,决不罪汝。』」 02.《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夫子深恐他走入长沮、桀溺的一路,倘然这班门弟子都要这等起来,如苍生何?所以才对症下药,合他讲那『上好礼』的三句。」 03.《通俗常言疏证.医病.对症发药》引《病玉缘》:「世闲无不可医之病,倘能对症下药,岂有不瘳之理?」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针对病症开方用药。 【使用类别】用在「医治疾病」的表述上。 【例 句】 <01>经过医生对症下药,病人高烧已退。 <02>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03>看病得先接受检查与诊视,否则医生如何对症下药? <04>这药我吃了完全无效,医生到底是否对症下药呢? <05>经过心理医师的对症下药,他终于走出失恋的阴影。 <06>他根本不是感冒,你不要胡乱猜测,得找医生对症下药才行。 二、 【语义说明】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 【使用类别】用在「方法正确」的表述上。 【例 句】 <01>经你对症下药,我的电脑果然恢复正常。 <02>关于这件事,我们要找出症结所在,才好对症下药。 <03>公司经营状况这么坏,你得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好转。 <04>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也得因对象不同,对症下药。 <05>我们平常就要对机器作深入了解,以便出状况时能对症下药。 <06>他因暗恋而痛苦,你要能找女主角去安慰他,那就是对症下药了。
成语接龙“对”字结尾的成语
门当户对
针锋相对
鍼锋相对
“对”字开头的成语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对答如流
对驴弹琴
对门当户
对牛鼓簧
对证处方
对病用药
对证下药
对证用药
对証之药
“药”字结尾的成语
不可救药
对症下药
无可救药
应病与药
莫可救药
因病发药
随症用药
对病用药
对证下药
对证用药
对証之药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对症下药。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对症下药。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对症下药”分成的单字详解:
对, 症, 下,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