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未走远 适远非历史
适远非历史
一、霍金说:“我们用观测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没看过《大设计》,看过《时间简史》,本人学哲学,只尝试提供一种解释,这是背景,呵。
“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这句话里,历史的概念是时间性的概念,时间的概念有三个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在这三个维度当中,过去与未来的维度的确立,都依赖于当下,这是时间概念的特性。如当下是2011年,那么2010是过去,而2012是未来。而如果当下是2012,那么2011是过去,而2013是未来。历史是当下的人对过去的事情的回溯与整理,这样历史是由当下的人确立的,用创造这样的词也可以。
宇宙大爆炸是在距离现在100多亿光年(注意是空间距离,非是时间单位)的远地发生的事,物质运动的空间距离展开为时间,于是变成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00多亿光年前。例如说,我们现在接收到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射线,是100多亿光年前产生,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其产生于距离我们100多亿光年的远地,经过了100多亿光年的传输,到现在为我们所接收,于是我们接收的是100多亿光年前的射线。当下,我们是用我们的观测到的过去的信息试图重建宇宙的历史,于是就有了“我们用自己的测量创造历史”这种说法。但霍金的第二句话,本人不太苟同。当下是对过去发生的物质运动的继承,如果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当下的物质运动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历史,就没有我们”,可能霍金为了强调第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而说了“而非历史创生我们”。霍金的话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就容易认识了。
再说第二句,“宇宙经历所有可能的历史。”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我们当下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这句话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霍金的话。先要理解,什么叫作可能世界,在哲学和逻辑中,可能世界的概念被用来表达模态断言。认同可能世界概念的人认为“实际”世界只是很多可能世界中的一个。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宇宙可能不是唯一的(也可能是,我们现在的宇宙是经历了众多的可能性后剩下的唯一)。
由于量子运动的不确定原理,这样就使得宇宙大爆炸后,我们去形成宇宙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样就可能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的其它的宇宙,据我现在模糊的记忆,好象科学家一度相信,在我们的空间层次之外,还存在着其它的宇宙。在理论上,肯定还存在着其它的宇宙,但是其它的宇宙在哪呢?有的人相信其它的宇宙肯定在,只是我们无法认识,有的人相信,其它的宇宙曾经在过,但是由于什么原因(不稳定性?),这些其它的宇宙都不在了(崩塌了)。现在可能科学家更倾向于相信,我们现在的宇宙,是经历了其它的一切可能性后,剩下的唯一的必然性。所以霍金说:宇宙经历所有可能的历史。接着霍金的话说下半句应是“剩下必然的当下”。剩下的当下之所以存在下来,用莱布尼茨的话来说,是因为它是最好的。所以莱布尼茨认为,当下的世界的存在必然有其充足的理由,所以他提出了一逻辑的规律“充足理由律”。
先说这些吧,关于你提出的双缝干涉实验,你看一下薛定谔的猫的相关解释,可能有助于你理解,但这个问题是没有最终的答案的,哲学也提供不了,因为上升到最后,可能还是要用GOD才能最终解释。于是我们在很多时候,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不能不最后油然的敬仰这背后安排着所有这一切的“大手”,当然不一定非得用GOD这名称啦!
二、美国大峡谷的历史传说
据地理学家考证,大峡谷已走过六百万年的历史,是大自然在地球上的杰作,辉煌与壮丽远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美国人以此为骄傲与自豪。
大峡谷的泥墙小屋废墟,表明在13世纪印第安人是开发这里的最早的主人。但大峡谷的天然奇景之为人所知,应归于美国独臂炮兵少校鲍威尔的宣传。他于 1869年率领一支远征队,乘小船从未经勘探的科罗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峡谷谷底,他将一路上惊险万状的经历,写成游记,广为流传,从而引起美国朝野的注意,于1919年建立了大峡谷国家公园。现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
据说在十六世纪,有一个叫科罗拉多的人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七座黄金城,从遥远的地方跋涉到此地并发现了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名也由此而来。
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当时上帝化人类为鱼鳌,始幸免于难。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人类不能觉察每天镌刻的进度,但时间的演进,却显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伟观。
三、本文是怎样刻画班超这个人物形象的
公元33年---耶稣基督巡游传教并被钉上十字架那一年,一个男婴班超降生在关西地区一个儒者之家。
这一家的始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子文。在楚语中,“班”这个字的本意是“老虎”,传说这个家族的始祖子文是被一只母虎喂养大的。
这也许暗示了这一族人内在的勇猛弘毅的素质。秦灭楚后,子文的后代迁往北方的边境晋、代之间,从此以班为姓氏。
这一家出过很多“任侠雄边”的人物,后来,班固因此不无自夸地说自己的家族“家本北边,志节慷慨”。然而到了此时,这种素质已被掩藏在修身养性的儒家礼仪之下。
关西素以民风刚健,好勇斗狠而著称,而他的家庭数代以来一直以书香门第著称,其父班彪更是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大师"。 这种差异在班超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也被培养成一个儒生,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诲,饱读诗书,但相比他那天才早慧的哥哥班固及妹妹班昭,他被称道的美德只是对长辈孝敬恭谨和不辞劳苦,在学问方面似乎乏善可陈。
而他的不修细行、疏朗豪迈更使他成为家族中的另类。父亲死后家庭生计陷入困境,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潜心修业,而养家的担子落到了班超的身上。
突然降临的灾祸改变了这一家人的命运。班固被人诬告,以私修国史的罪名逮捕进京。
班超随之进京营救,他向皇帝上书鸣冤,并得到召见,他的胆略和口才使汉明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能也是因此,明帝亲自审查了那些被指控为“大逆不道”的著作。由此,班固因祸得福,被提拔为兰台令史,负责国史的编修工作,日后,他以一部《汉书》回报了这个王朝。
后来明帝召见班固时,问起了他那个侃侃而谈的弟弟,听说班超只是靠为别人抄书为生,明帝也让班超充任了兰台令史。 这个职位对班固可以说适得其所,但对班超而言,抄书修史却不能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

他越来越难以忍受枯燥的文牍工作,一天突然投笔而起,发出"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的感慨。然而他却受到几乎每个人的嘲笑。
在一群书生中间,这个“燕颔虎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的关西大汉就象羊群里的骆驼般格格不入。没多久,他受别人的牵连被免了官——可能这又是他疏放的个性造成的后果。
这段短暂的文官生涯对他来说远非愉快,失去了也并不遗憾。可是,此时他已经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
希望的落空,年华的流逝,未来的渺茫,这些不可能不使他苦闷。当他在洛阳繁华街道上徘徊时,一个相面师预言他将封侯万里之外,在那个崇信命运的年代,这给了他一点安慰,可他却看不到任何实现的可能性。
一定有很多人生不逢时,在平庸中碌碌无为度过一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班超要比他们要幸运多了。
在他满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敲门了。 秦始皇扫平关东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帝国以后,立刻兴建了一项空前绝后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这道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围墙既是划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军事分界,同时也是一道心理分界。
它是这个“中央帝国”的院墙,而对墙外的蛮荒之地,这位千古一帝并没有兴趣。秦帝国很快就崩溃了,继承了它全部遗产的汉帝国,也继承了它的自满,这是一片辽阔的文明的乐土——东南临大海,西北极大漠,甚至可说,自己就是一个世界,对于"中央帝国"的人们来说,除了不时来侵扰的游牧民族,外面的世界并不存在。
然而匈奴人的兴起和不断侵扰,使汉王朝有了了解外界的要求。汉高祖刘邦曾亲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险些全军覆没。
此后的数十年,汉朝只能通过和亲和防御抵挡匈奴人的汹汹来势。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这种被动的形势才有了根本改变。
在出动大军向匈奴发起反击的同时,汉武帝派出张骞,向未知的西方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盟国---大月氏。 张骞历经艰险,十几年后才回到国都,他未能完成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的使命,但带回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消息。
中原人从此知道大漠的另一边有一片辽阔的土地,那里城邦林立,民族众多,那里有不同的景物,不同的风俗和信仰,不同的特产和宝藏。从此,汉人将这片土地称为"西域"。
汉武帝击败了匈奴,在匈奴故地上建立了州郡,打开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西域成了冒险者的乐土,他们成群结队西行,去博取功名和利益。
然而匈奴人并不甘心放弃这片过去的属地,各国叛降不定,西域大地百年间闪耀着剑与火的光芒。 西汉王朝最终获得了胜利,建立都护,将这块陌生而辽阔的土地划入帝国的版图。
但这种统治还并不牢固,随着西汉王朝的很快衰落,中原陷于一片战乱,西域再次落入匈奴的役使之下。 光武帝刘秀恢复了汉王朝,立都洛阳,史称东汉。
但他关注的是扫灭各处的割据势力,对经营远在天边的西域即无力量也无兴趣,他给予前来朝拜、并要求保护的西域各国使节丰厚的赏赐,但告诉他们:汉王朝无法提供他们所想要的保护,如果他们不能抗拒匈奴,那么可以选择臣服。 又过了几十年。
终于,匈奴人的一再袭扰使汉明帝忍无可忍,况且,国力的强盛已经为攻击匈奴提供了条件,他任命两位功臣之子----窦固和耿秉担任这次大反攻的正副统帅。 班超加入了远征军——他的先。
四、当年明月,请还原历史的真相
按说历史应该是一个普及性的学科,是人人都得知道的,不是只针对学历史的那些人,对于一些非历史专业甚至是历史还停留在初中课本的学理工科的人而言那些太过于专业化术语话的东西,似乎不是那么好理解。再者说当年明月也没有说历史就得按照他说的去写啊,就像毛佩琦教授所说的,历史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就像小时候春游后的游记,大家去的一个地方写出的东西却各不相同!
所谓的严谨的历史,难道就是那些用一些生僻的字词,以及离我们过于遥远的词汇嘛?不见得吧,容易懂的历史不一定就不严谨啊,你说它不严谨,那好啊,你拿得出史料来佐证你的观点吗?深度和简单的语言并不矛盾,简单的话能把事理说清楚不是更好嘛,至于故作高深,有些人确实有这些毛病(例如一些高考作文)其实文以载道,把你想说的说透不就完了,没必要追求多么华丽,多么难理解,让人都读不懂的,或者让大众不能明白的历史书算不上好书吧!
如果你不喜欢当年明月的风格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看啊,我喜欢一些大家的作品,例如邓广铭先生,钱穆先生,黄仁宇先生,但是我也不排斥当年明月,至少他在普及明朝历史知识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五、布喜娅玛拉的历史
东哥又名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
努尔哈赤当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亲。 东哥假如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就是要与姑姑孟古姐姐共侍一夫了。
然而她坚决反对,向哥哥布扬古贝勒说:“努尔哈赤是杀父仇人,谁能够杀了他,我就嫁给谁。”于是,叶赫部毁掉了东哥与努尔哈赤的婚约,并以“杀努尔哈赤”的条件向诸部落公开为东哥征婚。
事实上,这在东哥的婚姻史上,已经是第三度毁婚了。她九岁时许嫁哈达部歹商贝勒,然而这只是一条美人计:在迎亲的路上,歹商被“岳父”叶赫部伏兵所杀。
随后,叶赫部又将东哥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以诱使他参与“九部之战”,布占泰随后便在这场战争中做了努尔哈赤的俘虏。当布占泰四年后被释放打算迎娶的时候,东哥却早又被许配给了努尔哈赤。
听说东哥征婚,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遂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向努尔哈赤宣战。九月,孟格布禄兵败,向努尔哈赤投降。
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把他给杀了,又将富察氏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武尔古代,万历二十九年以后,哈达部彻底被努尔哈赤吞并。 孟格布禄的结局并没有使得垂涎东哥美色的男人们停止前赴后继的脚步。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订婚,背弃了原来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九月,怒火中烧的建州女真出兵扈尔奇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辉发部给消灭了。
接着,东哥又再次与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订下了婚约。布占泰听说有机会抱得美人归,立即把自己与努尔哈赤六度联姻、七度盟誓的事情全丢到了脑后。
当年,他就派重兵埋伏自己的岳父之一舒尔哈齐以及舅子禇英与代善,被击败后又以鸣镝射了舒尔哈齐嫁给他的女儿娥恩哲。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年九月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
第二年正月,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 然而眼光极高的东哥根本就没把败军之将布占泰看在眼里,她拒绝履行婚约。
又气又羞的布占泰不久郁郁而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东哥已经三十三岁,东蒙古暖兔部首领之子吉赛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扬古求娶。
然而东哥没看中吉赛,即使他以征讨叶赫相要胁,她也坚决拒绝出嫁。正当吉赛与努尔哈赤为争夺东哥而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也来向东哥求婚。
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尽的布扬古大约是想要把吉赛和努尔哈赤的两支队伍引开,让他们找莽古尔岱的麻烦而自己坐收渔利,终于不顾明朝边防将领的警告,下定决心在当年九月将东哥嫁到蒙古去了。东哥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
然而布扬古没想到的是,东哥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努尔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叶赫部发作。 努尔哈赤是在东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称帝建立后金的。
三年后,即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廷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原文为:“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第二年八月,努尔哈赤用同样的理由灭掉了叶赫部。
叶赫那拉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
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
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 东哥应该是个性极强的女人,她强烈地拒绝了做“礼物”的命运。
就在她将婚姻一变再变的同时,她的又一个姑姑(孟古姐姐的妹妹)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姐姐去世七年后甘心接受了和亲的命运,代替她嫁给了努尔哈赤。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改变东哥必置努尔哈赤于死地的主意。
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
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努尔哈赤真是太不应该了。
东哥给他带来的好处,仅亚于他的生身母亲。 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
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 ——自东哥这儿,绝代美女的意思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
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实在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