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著作有哪些四书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共有多少篇?七篇?十一篇?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共有多少篇?七篇?十一篇?

《孟子》的体例与《论语》相同。各章篇幅虽然比《论语》各章稍长,但章与章之间无逻辑联系。积章成篇,每篇都取第一章第一句的几个字作为篇名。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7篇传世。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却说有11篇。东汉末赵岐说,7篇之外,另有外书4篇,即《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而且认为这4篇是后世依仿而托也,是赝品,故不给注解,后因而亡佚。至于近世所传《孟子外书》4篇,梁启超指出,那是明代人姚士舜伪撰,乃伪中出伪。
《孟子》7篇,即《梁惠王》上下篇、《公孙丑》上下篇、《滕文公》上下篇、《离娄》上下篇、《万章》上下篇、《告子》上下篇、《尽心》上下篇。开始每篇并无上下之分。赵歧作《孟子章句》,才分上下,后人沿用至今。
古代研究《孟子》,主要的方法是注疏。注释《孟子》始于汉代,据史籍记载,当时除赵岐作《孟子注》外,尚有刘向、崔曾、{诱、郑玄、刘熙等人的注本。到现在,只有赵岐的注保存下来,其余的都已失传。赵岐的《孟子注》,颇有功力,特别是对《孟子》篇章的划分,贡献甚大。
自东汉至唐代,是《孟子》研究的衰落时期,四百年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初年张镒著的《盂子音义》、丁公著的《孟子手音》,这是首次从语言音义的角度释《孟子》。
到了两宋,《孟子》研究进入鼎盛时期,著作甚多。注释方面有孙]《孟子音义》,赵岐注孙]疏的《孟子正义》,朱熹作的《孟子章句集注》,真德秀作的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集编》。其中朱熹的《孟子章句集注》,内容简明精确,是南宋到明清时最有影响的注释书。
清代乾嘉之际,朴学兴起,《孟子》研究又出现了一番新面貌,即偏重考证,不尚空谈。其中成就较大的有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周广业的《孟子事实录》,此书对孟子生平事迹和《孟子》个别章句,有精当的考证。道光年间,研究《孟子》专著甚多。影响最大的是焦循撰写的《孟子正义》,此书注释详细,引证丰富,具有学术价值,可谓集《孟子》研究之大成。19世纪末,康有为著《孟子微》,此书借古人名义,宣传其改良主义的变法宗旨,但学术价值不大。今人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注释准确精当,在国内影响很大。另有谭承耕先生的《(论语)(孟子)研究》一书,对《孟子》一书的研究也有新意,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