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游山西村 陆游 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5-11 07:54:35 1051
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尽道锦里

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翻译及注释

翻译双鬓白发,星星斑斑。报国壮志落空,止不住伤心惊叹,一生里漂泊不定,流离不安。我像一匹寂寞有病的千里马倚著槽栏,独向暗处,默默地把当年冲天的豪气消磨完。如今梦中也难见祖国的锦绣河山,它让重重的烟霭、层层的云水隔断!身离著关山万里远,旧日的集社早已人消星散,谁还记得当年在都城同良师益友们活跃的笑谈?人人都说成都繁华如锦璀璨,我却感叹官闲无事白天像永过不完,无聊得躺着昏昏欲睡,把柴门紧关,浇愁酒醉,把美酒一杯一杯痛饮喝干!想起这些呵,我内心的苦闷向谁诉说得完?纵然有驰向故乡的南去船帆,可乘船归去的日期谁能预先估算?我只能白白地、惆怅地遥看,那鲈鱼鲜嫩、菰莱喷香的美味佳肴,在一阵一阵的秋风里隐隐出现!

注释1双头莲:词牌名,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或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三句三仄韵,后段十二句五仄韵。呈范至能待制:呈上给待制范成大。至能,范成大的字。待制,官名,唐置。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2星星:形容发白。身如寄:指生活漂泊不定。3萧条:冷寂。病骥:病马。4旧社:旧日的集社。凋零:这里意为「星散」。青门:长安的东门,此指南宋都城。俊游:指昔日与朋友们美好的交游。5锦里:本指成都城南锦江一带,后人用作成都的别称,亦称锦城。6柁(duo)、樯(qiang):代指船只。楚柁吴樯:指回东南故乡的下行船只。东逝:向东航行。7鲙:通脍,把鱼肉切细。菰(gū):菰米。脍美菰香:写山阴的风味佳肴,用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家乡鲈鱼菰莱味美、弃官回乡之典。事见《晋书·张翰传》。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赏析

  范至能,即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九月,孝宗已即位,两人同在临安编类圣政所任检讨官,同事相知。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范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辟陆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范成大有一首诗:「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每别车取五年,离合又常以六月,似有数者。」《宋史·陆游传》说:「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这年春,陆游因病休居城西桥一带;范成大也因病乞罢使职,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六月,离蜀还朝。范、陆在蜀,颇多酬答唱和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一首,当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秋陆游病后休官时。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陆游五十二岁,已离开南郑军幕,在成都制置使司任官,后又因病和被「讥劾」而休官,有年老志不酬之感。故上片开头三句:「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即写此感。这种感情,正如他《病中戏书》说的:「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感事》说的:「年光迟暮壮心违」。「壮心」的「消」与「违」,主要是迫于环境与疾病,故接下去即针对「病」字,说:「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这一年的诗,也屡以「病骥」自喻,如《书怀》:「摧颓已作骥伏枥」,《松骥行》:「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这一年的《书叹》诗:「浮沉不是忘经世,后有仁人知此心。」《夏夜大醉醒后有感》诗:「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谬,骑驴剑阁霜毛新。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浮沉不忘经世,忧国即肝胆轮囷,可见所谓消沉,只是一时的兴叹而已。「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由在蜀转入对故都的怀念,而「心在天山」的心迹也透露无疑,同样也表现出作者终日忧愁,于何时才能重返前线的愤慨。另一方面,也为下文「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作一过渡。「旧社」义同故里,这里紧属下句,似泛指旧友,不一定有结社之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亦属泛指。「青门」,汉长安城门,借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三句表示此身远客,旧友星散,但难忘以前同游交往的情兴。陆游在圣政所时,与范成大、周必大等人同官,皆一时清流俊侣,念及临安初年的旧友,都引以自豪。就如《诉衷情》说:「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南乡子》说:「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换头「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又自回忆临安转到在蜀处境。锦城虽好,柴荆独处;投闲无俚,以睡了时,哪能不「叹」?「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这两句是倒文,即此时心事,无人可以交谈,只得以自醉对付清愁之意。时易境迁心事无人可付;只能是壮志未消、苦衷难言的婉转倾诉。作者「借酒浇愁愁更愁」,酒不能消「清愁」,愁反而成醉。巧妙、曲逝地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无计消愁,无人可托心事,转而动了归乡之念,也属自然。因「东归」而想望「楚柁吴樯」,正如他《秋思》诗说的:「吴樯楚柁动归思」,「东逝」无时,秋风又动,宦况萧条,又不禁要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薄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顿感「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更难堪的,是要学张翰还有不能,暂时只得「空怅望」而已。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的心情,不仅仅是想慕张翰。他的「思鲈」,还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诗集中《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二首》,作于同时,不是说过「欲与众生共安稳,秋来梦不到鲈乡」吗?陆游是志士而非隐士,他的说「隐」,常宜从反面看。这也曲折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心情、欲罢而又不甘心。因两种矛盾心情,遂发出「空怅望」的感叹。才有「思鲈」的痛苦的念头。

游山西村 陆游 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秋天,诗人在成都范成大府中为官时,因感到壮志成空,北伐大业遥遥无期,现任官职又十分闲散无聊,遂沉湎诗酒,狂放不羁,故而想向老朋友倾诉心里话,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作品: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诗词作者:【宋代陆游诗词归类:【怀旧】、【思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