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点的历史课教程吗 关于历史课课前演讲
关于历史课课前演讲
评苏联出兵东北
20081722 吴伟洪 2008172201
摘要: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出兵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
然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兵东北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关键词:苏联,出兵,东北
1945年8月,在德国法西斯覆灭3个月后,苏联出兵东北。
虽然这一行为在道义上是将东北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但苏联出兵的真实目的还是围绕着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这一核心,体现了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实质,那就是赤裸裸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一)履行雅尔塔协议的承诺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聚会雅尔塔。
由于三国参加会议的目的不尽相同,因而会上必然出现各种矛盾和分歧。
但是,它们在消灭德日法西斯这一总目标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会议就击溃德国、彻底拆除德国的一切军事设施和消除纳粹党等问题达到了协议,在安理会投票程序等有关联合国的问题上取得了某些妥协,并就苏联对日作战条件问题,达到了涉及中国权益的秘密协定。
所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其条件为: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日本1904年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等。
对于这个协议,其实,早在1944年12月14日,美国方面曾就这个问题与斯大林会谈过。
当时斯大林提出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应归还苏联;希望租借中国的大连、旅顺港,以及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要求承认外蒙古的现状。
如果这些要求得以实现,苏联同意在打败德国后3个月内对日作战。
所以,会议前罗斯福对斯大林的要求是十分清楚的。
在2月8日的会谈中,罗斯福基本上同意了斯大林上述要求。
但对大连港的处理,罗斯福主张应使大连成为国际委员会管理下的自由港。
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苏联表面上是为了履行曾经许下的诺言,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其背后的目的却是想恢复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而且这目的不是短期制定的而是苏联长期的政策。
(二)出兵东北是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 几个世纪以来,沙皇俄国奉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对外方针,对周边地区和国家,或直接掠夺领土、扩大疆界,或利用军事、外交手段实施控制和影响,以此建立起一圈环绕俄国的势力范围和缓冲地带。
这一外交战略战略成为俄国的长期的国策,但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俄国的战败最终导致其丧失了除北满外在远东的几乎全部权益。
此后,沙俄的远东政策略有调整:一方面将其矛头转向以中国为宗主国的蒙古,积极扶植亲俄势力,策划外蒙古地区独立,并与日本达成妥协,实现“用朝鲜‘交换’蒙古”①的计划;一方面迫于德、俄矛盾日益激化而在远东与日本结盟,通过4次‘旧俄密约’,确保其在北满的垄断地位。
因此,为了洗刷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所遭受的耻辱,欧洲战局稍有好转,斯大林就在雅尔塔会议之前,几次或明或暗地对美国提起沙俄在远东的权益,并表示苏联对远东是有“政治要求”的。
在决定远东未来命运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时,明确地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这些曾是沙俄的权益。
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写明:“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司的各项权益。
” ②尽管这个协定是一年以后才公布的,但对于苏联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实质问题,人们在当时也不乏认识。
③日本投降以后,苏联更是理直气壮地把对日宣战和日俄战争联系在一起,不仅苏联报刊反复强调这一点④,而且斯大林在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当天的演说中也特别提到日俄战争的问题。
斯大林说:“1904年的失败是俄国的污点,而为了清洗这个污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
” ⑤斯大林演说之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还率人于9月6日特意前往旅顺,为日俄战争中在旅顺要塞战死的帝俄官兵敬礼并敬献花圈。
⑥这一意味深长的举动进一步表明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目的。
由以上可知,苏联出兵东北不仅仅是为了摧毁日本的军事力量或者进行报复性的打击,而是为其重返远东地区做好铺垫,恢复沙皇俄国时期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
正因如此,出兵东北参加对日作战可以被认为是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

(三)大国沙文主义的膨胀促使苏联对外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
这一时期,斯大林和前苏联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民族利己主义却日益膨胀,并进而演化为大国沙文主义,急欲谋求中国的领土主权。
斯大林清楚地看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前苏联在远东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在远东争夺霸权的关键就是看谁能控制中国。
前苏联要在远东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同中国保持更为和谐的关系,利用中国的大国地位来抵抗美国和英国在远东的争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斯大林一方面利用美国有求于前苏联尽快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而向美国步步进逼,迫其让步;另一方面,又以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为条件,要挟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因此就有了《雅尔塔协定》。
(四)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促使苏联出兵东北
1945年8月6、8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地投下原子弹,面对美国的军事打击,日本政府内部就是否无条件投降展开了激烈地争论。
消息很快传到苏联政府那里,斯大林决定立即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因为,一旦日本决定投降的消息公布,苏军将无任何理由进入中国东北,也无法要求中国接受《雅尔塔协定》的规定。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确实起到了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作用,但它并不是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丘吉尔指出:“如果认为原子弹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那将是一个错误。
” ⑦罗斯福的首席顾问李海将军也认为:“在广岛和长崎使用这类野蛮武器,就我们打日本来说,并无什么重大帮助”,因为“日本已经被击败和准备投降了” ⑧。
日本当局对投掷原子弹的反应也并未如美国所预期的那样强烈,甚至都没有召开内阁会议来商讨对策,照旧主张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
显然,美国这时使用原子弹,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是迫使日本在苏联参战前投降,以排除苏联在整个远东的影响和抵销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多年浴血抗日的不朽伟绩,想借此独享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声誉和占有最多的胜利果实;二是即使日本不能在苏联参战前放下武器,也可以用原子弹来贬低苏联
参战的意义,而提高美国在战胜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是为了同美国争夺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而中国东北是苏联通向太平洋地区最好的通道,假如美国抗日战争一旦胜利苏联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苏联不得不提前发动出兵中国东北。
总结:对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我认为其最终原因还是离不开其国家利益,即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离不开本国利益要求。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表面上是打着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背后干得却是出卖中国主权利益,争夺势力范围的勾当。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54卷,‘中文第2版第777页。
②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共近代史教研组。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一分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4页。
③中共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室.顾维均回忆录(第5卷)[M]。
北京:中华书局,1987:549、557页。
④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3辑)[M]。
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520、530页。
⑤斯大林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38-439页。
⑥[日]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M].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200页。
⑦小查尔斯·米·在波茨坦的会晤·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43,243页。
⑧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452页。
《关于苏联出兵东北的几个问题》范敏华(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苏州,215006)
出自: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网址:wenku.baidu/view/74c87bbc1a37f111f1855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