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虚劳血痹 风血痹简介

火烧 2021-12-31 08:26:22 1087
风血痹简介 目录1拼音2注解3参考资料附:1治疗风血痹的方剂2治疗风血痹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风血痹1拼音fē g xuè ì2注解风血痹为病证名[1]。即血痹[1]。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太平圣

风血痹简介  

目录

1拼音2注解3参考资料附:1治疗风血痹的方剂2治疗风血痹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风血痹

1拼音

fēng xuè bì

2注解

风血痹为病证名[1]。即血痹[1]。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太平圣惠方》卷十九:“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皆由优乐之人,骨弱肌肤充盛,因疲劳汗出,肤腠易开,为风邪所致故也。诊其脉自微而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者,为风血痹也。”血痹指邪入血分而成的痹证[2]。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多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2]。症见身体不仁,肢节疼痛,脉微涩,尺脉小紧等[2]。治宜益气和营,通阳行痹[2]。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汤、防风散等方[2]。

3参考资料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1.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2.

治疗风血痹的方剂

茵芋散

(去芦头),踯躅花半两(醋拌匀,炒干)。主治:风血痹,体虚,风邪入血,肌肤顽痹。用法用量:每服1钱...

麻黄散

归3分(锉,微炒)。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血痹,肌肤不仁,四肢缓弱。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豆...

血痹汤

乃以代赭之重坠,直入厥阴血分者,开通其瘀壅;而以羌活引入风痹之所,缘厥阴主风,风去则寒湿自不存尔。...

泽兰子汤

嗽,四肢寒热,小便赤黄,饮酒困卧,长风百脉开张,血痹不仁,梦寤失精,唇口干燥,奄然短气。用法用量:上...

大易方

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痹游走无定处,名曰血痹。用法用量:萆薢丸(《圣济总录》卷十九)。摘录:...

更多治疗风血痹的方剂

治疗风血痹的中成药

天丹通络胶囊

能主治: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用于中风中经络,风痰血痹阻脉络症,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

更多治疗风血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风血痹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九]治风血痹诸方

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所治风血痹。皮肤不...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六诸痹门]血痹(附论)

痹。(方见干地黄丸)茵芋酒(出《圣济总录》)治风血痹,肌体手足痿弱,四肢拘挛。茵芋(去粗皮)附子(...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九诸痹门]血痹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温酒下二十丸。治风血痹,皮肤不仁。防风汤方。防风(去叉二两)甘草(炙...

虚劳血痹 风血痹简介
《玉机微义》:[卷四十八痹证门]论痹因虚所致

其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亦为痹脉涩而紧者亦为痹又有风血痹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谨按人感三气为痹者正因形虚血虚...

《严氏济生方》:[诸痹门]五痹论治

涩为痹,脉来急者亦为痹,脉涩而紧者亦为痹。又有风血痹,阴邪入于血经故也。外有支饮亦令人痹,当随证施...

更多古籍中的风血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