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嘉兴日报电子版新闻 嘉兴日报历史资料

火烧 2022-02-21 00:02:24 1068
嘉兴日报历史资料 1.嘉兴历史名人介绍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

嘉兴日报历史资料  

1.嘉兴历史名人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

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沈钧儒(1875—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

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

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县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三毛之父”。

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海宁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

张宗祥(1882—1965)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

2.嘉兴的历史

嘉兴的历史: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

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

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

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

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gcdzg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

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3.嘉兴日报的报纸信息

《嘉兴日报》每天发送市区、南湖区、秀洲区、桐乡、海宁、海盐、嘉善、平湖,影响着近500万人的生活。嘉兴市及《嘉兴日报》以其独特的地域、经济优势和良好、权威的媒介影响,深受广大广告主的欢迎和青睐。

2005年7月和10月,嘉兴日报社对所属两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改版。改版后的《嘉兴日报》进行了“瘦身”(报宽从原先的39厘米变成34厘米),《南湖晚报》进行了“增高”(报长从原先的39厘米变成43厘米)。

新设立的视觉中心不是过去摄影部的翻版,而是统管了采和编两重职责的全新部门。我们赋予视觉总监以副总编的职权,这样就使摄影采访与版面用稿之间,经过视觉总监的居间调停后,实现无缝链接。这样的机构设置,保障了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充分表达。

嘉兴日报社视觉理念和图片运作机制的创新,使《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的图片质量和版式表达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图片的功能也从过去简单的美化点缀上升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大亮点,成为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嘉兴的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

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

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明末清初,清军攻破此处进行后进行了屠杀,使嘉兴损失惨重,不复当年繁华。清朝中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才逐渐好转,市镇恢复繁荣。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

1921年8月初,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gcdzg成立。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

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重大历史事件——gcdzg诞生地嘉兴不仅以秀丽的风光享有盛名,而且还因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成为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嘉兴日报电子版新闻 嘉兴日报历史资料

1921年7月23日,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

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 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王会悟是嘉兴桐乡乌镇人,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念过书,对嘉兴以及南湖的情况非常熟悉,“一大”转到南湖开会的事务工作也是由她安排的。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当即由王会悟带领,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小拖梢船接上王会悟预雇的开会游船。

这条游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gcdzg第一个纲领和gcdzg第一个决议。

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zg、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zg分管组织,李达分管宣传。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gcdzg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写出全新的篇章。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的关怀、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gcdzg诞生的历史场景。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5.嘉兴新塍的文化历史

新塍古称“新城”,历来为嘉兴西部重镇。形成于唐代会昌元年(841)。新塍之名始见于宋代周辉《清波杂志》“绍兴处,曾鲁公丞相权嘉禾新塍税”的记载。明清时,新塍既已成为秀水县四大镇之冠,是嘉兴西北区域内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新塍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古镇,是gcdzg浙北革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区。

古镇地处江南水乡,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该镇枕河而建,市河新溪自西向东贯穿市镇,西接严墓塘,东连新塍塘,全长1680米,街衢临河而建,形成以市河为轴线,两街夹一河的布局。市河两岸老街是嘉兴现存较具规模、保存较完整的古镇街区,民居依水造势,鳞次栉比,布局规整精练,“人家枕河,小桥流水”,延续了水巷、街巷组成的江南水乡传统格局。临街建筑多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排门式店铺,布局严谨对称,风格朴素简洁。几座较好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前厅后堂模式,布局多天井、院落、石库大门,门楼、梁枋雕刻精细、繁缛,封火墙多带地方特征的观音兜构筑。白墙黛瓦、河埠驳岸、小桥流水人家相互映衬,轮廓优美,色彩淡雅,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古镇风情。

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许家故宅)、吴家浜遗址,文物保护点沈本千故居。其他还有能仁寺、蚕王殿、问松桥、观音桥、凤鸣桥、小灵鹫山馆图泳刻石、小蓬莱等文物古迹,保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有吴润昭私院、朱氏老宅、丰乐街西小桥弄2号旧宅、西南大街249号旧宅等。

传统文化以信仰佛教文化为主,每年的“三月半迎神赛会”最具规模。还有传统民俗节日——鳌山灯会和传统制作工艺纸凉伞等。

6.浙江嘉兴有什么革命历史吗

嘉兴当然有了,著名的中共一大就是在南湖上完成的。

民国10年(1921)8月初,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gcdzg成立。从此,南湖成为光荣的革命纪念地,载入了革命史册。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从那以后,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85年,dp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

建国以来至1990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董必武、郭沫若、hyb、杨尚昆等都曾来南湖视察、游览。民国21年(1932)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九避难嘉兴,曾藏身于湖上游船,井曾在南湖游船上召开韩国临时政府国务会议,商议抗日复国大计。

7.嘉兴的历史有几年了

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期,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

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县为禾兴县,三国是赤乌五年(242年)禾兴县改称嘉兴县。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天宝十年(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

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

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占领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

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gcdzg成立。

1937年11月5日,嘉兴被侵华日军占领,惨遭践踏达8年之久。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均隶属嘉兴专员公署,期间撤并频繁。

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6年11月,海宁撤县设市;1991年6月,平湖撤县设市;1993年5月,桐乡撤县设市; 1993年11月,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5月,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市)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嘉兴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日渐成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