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案件 “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历史事件导致的
“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历史事件导致的
一、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率兵出征匈奴右贤王部,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霍去病孤军深入,并大获全胜。
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此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
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匈奴人哀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妇无颜色。”

而对汉朝来说,由于河西匈奴势力的消灭,“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西部边郡的人民因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就在河西之战胜利的当年,汉武帝下沼将陇西、北地、上郡的戍卒减少一半,“以宽天下谣役”,这对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因长期战争而遭受巨大消耗的西汉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由于西汉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不仅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而且打开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开始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匈的实力对比因此开始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此前汉匈双方还是保持均势的话,那么,此后匈奴便日趋衰弱并渐居下风,而汉朝的优势则日益明显,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特嘉奖霍去病,“以干七百户益封骤骑将军”。
后来,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又下令隆重为其送葬,并“为冢象祁连山”,以表彰他在河西之战中的卓著功勋。
这一切,充分反映了汉武帝对这次战役成果的重视。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
匈奴不得不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祁连山掌握在汉朝手中。
二、人物简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长安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
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