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鲁迅先生的详细资料 木下惠介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1-10-31 02:33:13 1041
木下惠介简介及详细资料 早年经历1912年12月5日,木下惠介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滨松市。毕业于滨松工业学校,随后就读于东方照相专科学校。1933年,木下惠介进入松竹电影公司蒲田制片厂,任摄影助理,参与的

木下惠介简介及详细资料  

早年经历

1912年12月5日,木下惠介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滨松市。毕业于滨松工业学校,随后就读于东方照相专科学校。

1933年,木下惠介进入松竹电影公司蒲田制片厂,任摄影助理,参与的第一部影片是小津安二郎执导的《非常线之女》。

1936年,转入导演部,在导演岛津保次郎和吉村公三郎的手下任助理导演。

木下惠介

演艺经历

1943年,木下惠介被提升为导演,拍摄了处女作《花开之港》,并且获得表彰了新人导演的"山中贞雄赏"。

1946年,木下惠介监制并拍摄了剧情片《大曾根家的早晨》,这是日本二战后第一部反战影片,被誉为"日本电影的早晨",并被评为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

1949年,木下惠介自编自导了由阪东妻三郎、东山千荣子主演的讽刺喜剧片《破太鼓》。

1951年,木下惠介编导了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卡门归乡》,影片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四名。

1953年,拍摄了由望月优子主演的写实主义影片《日本的悲剧》,影片一反木下的抒情婉约风格,用写实的笔触描绘出一段残酷的故事,极力批判二战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黑暗,入选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榜。

1954年3月16日,执导的由高峰三枝子、高峰秀子主演的剧情片《女之园》上映,影片讲述了贵族女校内发生"学运"的故事,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二名; 9月15日,编导的反战电影《二十四只眼睛》上映,故事以濑户内海一小岛为背景,描绘了带领12个孩子的女教师对事业的执著热爱和她个人生活的不幸与悲哀,控诉了军国主义的危害。影片被评为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获第1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1957年,拍摄了由高峰秀子、佐田启二主演的剧情片《亦喜亦悲几度秋》。

1958年,木下惠介以传统歌舞伎手法,拍摄了由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楢山节考》,影片被评为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并获得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961年,木下惠介自编自导了由加藤嘉、高峰秀子主演的剧情片《永远的人》,影片获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1964年,制作并编导了由冈田茉莉子、乙羽信子主演的剧情片《香华》,影片描写了母女两代艺妓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女人的一生",历史背景将近半个世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影片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三名。

1967年至1976年,木下惠介离开松竹公司,赴电视台编导《木下惠介剧场》等12个系列的电视节目,如《木下惠介时间》、《人之初》等。还向电视台提供2小时一部的电视电影节目,是日本电影导演中最早认识到电视媒介价值的人。

1979年,得到媒体赞助的木下惠介,根据佐藤秀郎的纪实文学《冲动杀人》拍摄了电影《冲动杀人,儿子啊》,影片希望唤起广大民众的关注,促使政府改革相关法律,公正合理地处理青少年犯罪却无法严惩的社会问题。木下惠介由此获得第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鲁迅先生的详细资料 木下惠介简介及详细资料

1980年,木下惠介根据斋藤茂男的同名报告文学编写了描写青少年犯罪的影片《父亲啊,母亲啊》,并由他担任导演,影片入选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榜,并获得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1983年,木下惠介拍摄了以真实的事件为依据的反战电影《留下这个孩子》,影片获第24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反法西斯勇士同盟奖。

1986年,复拍了早年作品《亦喜亦悲几度秋》,命名为《新亦喜亦悲几度秋》,影片获第1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而木下惠介也因此片获第1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

1988年4月29日,由板东英二、野野村真主演的剧情片《父》上映,该片是木下惠介的最后一部作品。

个人生活

木下惠介的弟弟是作曲家木下忠司,妹妹是编剧楠田芳子。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剧名 主演 1943年 《花开之港》 小泽荣太郎、上原谦 《孙六还活着》 - 1944年 《欢呼之街》 上原谦、东野英治郎 《陆军》 笠智众、三津田健 1946年 《大曾根家的早晨》 杉村春子、田中春男 《我喜欢的女孩》 原保美、东山千荣子 1947年 《结婚》 田中绢代、上原谦 《凤凰》 田中绢代、佐田启二 1948年 《女》 水户光子、小泽荣太郎 《肖像》 井川邦子、三宅邦子 《破戒》 池部良、桂木洋子 1949年 《小姐干杯》 佐野周二、原节子 《四谷怪谈:前篇》 田中绢代、上原谦 《四谷怪谈:后篇》 田中绢代、上原谦 《破太鼓》 阪东妻三郎、东山千荣子 1950年 《婚戒》 宇野重吉、田中绢代 1951年 《善魔》 森雅之、淡岛千景 《卡门返乡》 高峰秀子、笠智众 《少年期》 田村秋子、石浜朗 《海之花火》 细川俊夫、石浜朗 1952年 《卡门恋爱》 高峰秀子、若原雅夫 1953年 《日本的悲剧》 淡路惠子、桂木洋子 1954年 《女之园》 高峰三枝子、高峰秀子 《二十四只眼睛》 田村高广、笠智众 1955年 《愿君如野菊》 笠智众 《远云》 高峰秀子、佐田启二 1956年 《黄昏的云》 久我美子、田村高广 《太阳与蔷薇》 中村嘉葎雄、泽村贞子 1957年 《风前的灯火》 高峰秀子、佐田启二 《亦喜亦悲几度秋》 高峰秀子、佐田启二 1958年 《楢山节考》 望月优子、宫口精二 《此天彩虹》 笠智众、田中绢代 1959年 《风花》 岸惠子、久我美子 《惜春鸟》 - 《于是另一天》 高桥贞二、久我美子 1960年 《春之梦》 久我美子、冈田茉莉子 《笛吹川》 田村高广、高峰秀子 1961年 《永远的人》 加藤嘉、高峰秀子 1962年 《今年之恋》 冈田茉莉子、吉田辉雄 《二人走过几春秋》 高峰秀子、佐田启二 1963年 《歌唱吧!年轻人!》 - 《死斗传说》 岩下志麻、加藤刚 1964年 《香华》 冈田茉莉子、乙羽信子 1967年 《令人怀念的笛子与太鼓》 藤原釜足、夏木阳介 1976年 《斯里兰卡的爱恋与离别》 高峰秀子、北大路欣也 1979年 《冲动杀人,儿子啊》 高峰秀子、吉永小百合 1980年 《父亲啊!母亲啊!》 岩崎加根子、加藤刚 1983年 《留下这个孩子》 加藤刚、十朱幸代 1986年 《新亦喜亦悲几度秋》 加藤刚、植木等 1988年 《父》 板东英二、野野村真

(以上参考资料)

监制作品

时间 剧名 1946年 《大曾根家的早晨》 1950年 《婚戒》 1964年 《香华》 1967年 《令人怀念的笛子与太鼓》 1970年 《电车狂》

(以上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时间 剧名 1942年 《男子意气》、《未死的间谍》 1946年 《我喜欢的女孩》 1947年 《结婚》、《凤凰》 1949年 《破太鼓》 1950年 《婚戒》 1951年 《善魔》、《卡门返乡》、《少年期》、《海之花火》 1952年 《卡门恋爱》 1953年 《真诚》、《日本的悲剧》、《恋文》 1954年 《女之园》、《二十四只眼睛》 1955年 《愿君如野菊》、《远云》 1956年 《太阳与蔷薇》 1957年 《亦喜亦悲几度秋》 1958年 《楢山节考》、《此天彩虹》 1959年 《风花》、《于是另一天》 1960年 《笛吹川》 1961年 《永远的人》 1962年 《今年之恋》、《二人走过几春秋》 1963年 《死斗传说》 1964年 《香华》 1966年 《憧憬》 1967年 《父子草》、《令人怀念的笛子与太鼓》 1976年 《斯里兰卡的爱恋与离别》 1979年 《冲动杀人,儿子啊》 1980年 《父亲啊!母亲啊!》 1986年 《新亦喜亦悲几度秋》 1988年 《父》 2000年 《放荡的平太》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木下惠介是日本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全才导演,他既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又了解摄影技术。经常自编自导,每部作品都努力进行摄影技术方面的新摸索。喜爱外景拍摄,给电影注入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作品丰富,内容全面,既能拍摄让人捧腹的喜剧,也能拍摄让人潸然泪下的悲剧。既能拍出超脱于现实之外的历史片,又能拍出发人深省的社会片。在各种类型,各种风格中轻松游走,灵活变化,让人不禁为他出色的才华折服。(《青春岁月》评)

木下惠介导演挑战过喜剧、实验电影、爱情片、社会片等许多类型,给影坛带来了新风气。他在色彩的使用和音乐上和文森特·明奈利很像。而且木下导演对1960年代以后的导演们影响很大。在日本松竹这一制片厂体系中,他的影片有很明显的自己的风格。(伊朗导演阿米尔·纳得瑞评)

木下惠介导演的作品,每次都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他总是在摸索著新的类型和电影风格。(电影史学家乌利希·格雷戈尔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