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冻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天,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时,有时会看到雨滴落在树枝、电缆上,突然间这些物体上蒙上一层晶莹的冰层。落下来明明是雨,而电线上悬垂下来的却是冰乳,这种“滴水成冰”的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种雨滴,是一种温度低于0℃还未凝固的“过冷水滴”。这种呈过冷却状态
在冬天,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时,有时会看到雨滴落在树枝、电缆上,突然间这些物体上蒙上一层晶莹的冰层。落下来明明是雨,而电线上悬垂下来的却是冰乳,这种“滴水成冰”的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种雨滴,是一种温度低于0℃还未凝固的“过冷水滴”。这种呈过冷却状态的水滴降下来的雨,气象上就称它为“过冷却雨”;当它一接触到固体,马上会发生冻结,所以又称它为“冻雨”。
冻雨一般是过冷却的小雨、毛毛雨。过冷却雨的冻结温度与雨滴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小,其冻结温度越低。如直径是1.57毫米的小水滴,在-6.4℃冻结,而直径是0.24毫米的毛毛雨,要在-13.3℃才冻结。如果雨滴在空中已冻结了,那就不能叫冻雨,而只能称做是冰粒了。
![]() |
那么,冻雨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近地面层的空气稍低于0℃,它的上面有温度高于0℃的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又是处于0℃以下的云层。从低于-10℃以下的云中降落的雪,穿过暖气层融化后,以雨的状态继续往下落,进入近地面低于的冷气层中,雨滴又迅速地冷却,与地面冷气层温度取得一致,直径较大雨滴发生冻结,降落下来是“冰粒”,直径较小的雨滴,由于凝固点低,还来不及冻结,降落下来的就是“冻雨”。
![]() |
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因为冻雨接触到固体后,会立刻凝聚成冰层,冰层越聚越大,这种凝聚物,我们叫它“雨淞”。雨淞如凝聚在电线上,1米长的电线上会受到几公斤重的压力,两根电杆相距25米的电线就要受到一百多公斤的额外负重,加上风吹引起的震荡,会使电线压断、电杆倒折,造成通讯中断。雨淞凝聚在树木或高杆作物上,也会使主杆压倒冻坏。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