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国家演变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简介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简介
(4)后秦政权
200年(建安5年),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
202年(建安7年),袁绍死。其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争位。曹操进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自领士兵救援。同时派河东太守郭援与支持袁氏的并州刺史高干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并联合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出兵。曹操派钟繇与袁尚所置的河东太守郭援以及匈奴南单于在平阳交战。钟繇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马腾成功被说服,并派马超、庞德救援钟繇。钟繇趁郭援渡河时攻击,大破郭援军,郭援被庞德斩首。南单于见郭援被杀,自动投降。高干亦向曹操投降。曹操随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
203年,曹操攻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二人退守邺。曹操追击到邺。此时曹军诸将都希望乘势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曹操最终依从郭嘉之计,撤军任由袁尚与袁谭自相残杀,袁尚投奔袁熙。建安十年(205年)袁熙部下焦触、张南叛变,袁熙和袁尚逃到乌桓投奔乌桓首领蹋顿。
204年,辽东太守公孙度死,其子公孙康即位。
207年(建安12年),曹操决定亲征乌桓,彻底消灭袁熙和袁尚,统一北方。到8月隗嚣简介,曹操在柳城(辽宁朝阳)以西的白狼山打败乌桓,乌桓首领蹋顿被杀,袁熙、袁尚逃亡辽东,投奔公孙康。袁尚与袁熙逃到辽东公孙康处后,又欲取公孙康而代之。曹操采取隔岸观火之计,公孙康杀袁尚与袁熙归顺曹操,曹操统一了北方。其后,公孙康死后,其子公孙渊造反,魏帝曹丕派司马懿出兵辽东,高句丽国及东部鲜卑等也帮助曹魏出兵攻打辽东郡,238年,公孙渊被杀,辽东平定。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又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曹魏反击,摧毁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高句丽王逃到沃沮,不过,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
207年,凉州刺史韦端被曹操命为太仆,由韦端的儿子韦康代理凉州刺史。州治所在冀城(甘肃甘谷县,在天水西北、渭河中游)。
208年,因部曲间的矛盾,马腾、韩遂二人成为仇敌,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子,二人连年交战。曹操派钟繇、韦端前去劝和,升马腾为前将军,改屯槐里(在扶风),假节,封槐里侯。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一度犹豫,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212年,因马超反叛曹操之事,曹操诛杀了马腾,夷灭三族。马超为父亲报仇,与其兄马岱、大将庞德等率领马腾部队,并拉拢韩遂、杨秋、李堪等结为同盟,进攻潼关,曹操用了贾诩的谋划,离间马超和韩遂,双方变成了相互猜疑,韩遂被马超砍伤后投降曹操,十部联军因此大败。马超战败后奔陇西诸羌戎民族居住的上邽,曹操战胜后率军东返。投降曹操的韩遂逃回凉州,后来马超投奔张鲁后,韩遂被夏侯渊击败,韩遂逃到羌中,因他一直有恩惠于羌人,因此受到羌人的保护,215年病死羌中。
曹操东返不久,马超就卷土重来,率领羌戎军攻击陇上郡县,而陇上郡县纷纷归附马超,马超尽得陇右之地。在汉中张鲁派兵援助下,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到8月攻破冀城杀死韦康,自称征西将军(此时马腾已死,马超领征西将军,实是表明继承先父之志)、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但是好景不长,韦康原来的老部下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合谋攻击马超。杨阜、姜叙从卤城起兵,马超出城攻打,没能打下;回来时,梁宽、赵衢已经关闭冀城城门,马超失了冀城,既无军队又无城池,无奈之下只能跑到汉中投奔张鲁,后遭到张鲁的猜忌,诸葛亮用计使马超又归降了刘备。
213年(建安18年),时曹操以丞相领冀州牧,为扩充他直接控制的地盘,便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合并十四州,恢复《禹贡》九州。《禹贡》九州本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曹操的九州,八州同《禹贡》,唯有益州沿用汉代的名称,没有恢复《禹贡》旧名梁州。此次改制,实际上是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凉、幽、并、交四州;将司隶所领三辅地区并入雍州,治所在长安。其余分入冀、豫2州;并凉州入雍州;并幽、并二州入冀州;又废交州将所领分入荆、益二州。冀州合并了幽、并二州和旧属司隶的河东、河内二郡。在曹操控制的境域内,九州制实行了七年多,曹丕称帝后当年即恢复建安十八年以前的十四州制。河西8郡复设置凉州,雍州其范围固定在原凉州黄河以东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地区。
219年,刘备进“汉中王”位。拜马超为左将军。

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222年马超死。
234年,诸葛亮去世,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曹魏灭亡,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八王之乱”开始,天下大乱,西部鲜卑人、羌人趁机作乱。西晋官员张轨(凉州安定人)在朝中官员的支持下,请求朝廷让他做凉州刺史,301年,张轨正式被西晋朝廷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张轨到任后,使立刻领兵击败当时在凉州叛乱的鲜卑族,又消灭横行当地的盗贼,安定了凉州。此后又平定了鲜卑贵族拔能的反叛,俘虏十几万人,从此威震西土。晋惠帝封其为安西将军。张轨又大修凉州治所姑臧城。
314年,张轨病死,张轨的亲信部下拥立张轨长子张寔(shí)继任了凉州刺史之职。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原西晋凉州刺史汉族人张寔割据西北,建立割据政权,疆域有今甘肃大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各一部分,都城姑臧(现在武威民勤县,是少数民族用语),史称“前凉”(十六国之第3)。320年,张寔被刺杀去世。到张俊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前凉灭亡。
319年,匈奴人刘渊手下大将、羯族人石勒即大单于、赵王位,荣登皇帝宝座,定都襄国(河北邢台),建立赵国(因统辖地为原赵国疆域),史称后赵。后赵时石虎曾迁徙关中豪杰及氐人、羌人于关东。
333年,石虎以关东羌族部落首领姚弋仲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石虎死后,姚弋仲遣使降东晋,受东晋官爵。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自称三秦王,建立民族割据政权,史称“前秦”,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
羌族人到姚弋仲后人姚苌时,姚苌率众降于前秦王苻坚,为苻坚的将领,累建战功。淝水之战后,前秦国力衰竭,姚苌率羌族部众返回渭北,得羌人及西州豪族支持,姚苌随起兵反抗前秦。
384年,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
385年,姚苌擒杀前秦王苻坚。及至西燕国王慕容永率鲜卑三十余万人离关中东归,姚苌于386年入据长安称帝,因欲继承前秦国号,随称自己的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
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恢复代国,改国号为魏隗嚣简介,史称北魏。
393年后秦王姚苌病死,太子姚兴继立。
394年,姚兴打败前秦的残余势力苻登,灭亡前秦。
此后,后秦据有关陇。并乘西燕败亡,出兵取得河东之地。随后又相继攻占东晋的洛阳,臣服西秦,403年姚兴攻灭后凉。
416年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东晋刘裕北伐,进攻后秦,收复洛阳。后秦宗室却骨肉相残,自相削弱。
417年,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八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此后,东羌人与汉族杂居,经营农业,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到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西羌人的一支党项羌人逐步内迁,后在北宋时期建立了西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