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赛时间 龙舟赛的起源和发展
龙舟赛的起源和发展
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
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条又小又脏的水沟。
有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一条小蛇。
这一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鳞片。
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的时候,蛇眼里闪着乞求光芒,十分可怜。
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水沟。
谁知,那九片鳞突然脱落,小蛇长身而舞,化为条小龙。
原来,它是条上天神龙,因触犯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才变成了这模样。
它的尾巴上被加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九片闪耀的鳞。
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阳气,这锁才能打开。”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
小龙为感谢渔人,在水沟中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
慢慢地,小水沟变成大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他在流放了,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之为诗人节)。
公元前278 ,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