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送人赴安西阅读理解 送人赴安西

火烧 2022-05-30 06:05:19 1056
送人赴安西 原文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譯文你看那位壯士,手執胡鉤跨上駿馬,英姿勃勃地越過隴山頭。他從小就立志報效國家,殺敵立功

送人赴安西  

原文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譯文

你看那位壯士,手執胡鉤跨上駿馬,英姿勃勃地越過隴山頭。他從小就立志報效國家,殺敵立功絕不是為了做官封侯。萬里之外的故鄉景象將會在你的夢中出現,邊疆的月光常常會引起你的別離憂愁之情。你此去應該早日消滅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優柔寡斷將戰事一拖經年。

送人赴安西阅读理解 送人赴安西

注釋⑴鉤: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⑵翩翩:形容輕捷地馳騁。隴頭:指陜西箥隴縣西北。隴北地區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⑶三邊:泛指邊陲地區。⑷黠虜:狡猾的敵人。⑸經秋:經年。

賞析

這是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岑參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在長安寫作的送行篇章。詩人對友人英姿勃發、舍身報國、不計名利的行為極為贊賞,又進一步饒有興趣地設想友人戍守邊疆一定會產生思鄉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蕩平虜寇,還邊境以安寧。全詩充滿愛國主義豪情。

“上馬帶胡鉤,翩翩度隴頭。”首聯二句寫友人裝備精良,身姿瀟灑,可見詩人對友人十分欣賞。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頷聯二句稱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颯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靈。這是更為詩人所欽敬的一點。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頸聯二句是設想友人久戍塞外必然會產生無窮的思鄉愁緒,言語中充滿關懷和愛護。詩人曾有過經年居留塞外的經歷,在《安西館中思長安》等詩中都曾表露過深沉的思鄉之情。因此他的設想可謂設身處地,情真意切,不是空穴來風。這里對友人思鄉之念的想象,更見詩人所寄托的一片愛國深情。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尾聯盼望友人早日凱旋。詩人居漠北時,親眼目睹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戰爭不僅造成了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而且對戰士本身也是一種荼毒。因此詩人希望友人早日歸來,確是飽含深意。

全詩先寫友人的英雄風采,再由表及里,從報國、思鄉的角度謳歌了友人的美好心靈,最后告誡友人,盡快結束戰爭,最好是別“經秋”。因為唐朝戍邊將領往往擁兵自重,養敵蓄功,常將本可早日結束的戰爭一拖經年,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所謂“兵聞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見詩人淳樸的觀念中,還飽含戰略家的遠見卓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