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了不得善终子女不好 刘伯温,为何算不到自己会不得善终惊惧而死

火烧 2022-03-16 11:59:12 1074
刘伯温,为何算不到自己会不得善终惊惧而死 大凡一个王朝的开国功臣,或韬光养晦,安享晚年,或骄横恣肆,最终被戮。然而,像刘基这样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却还是少见。朱元璋曾将刘基比作张良,于是就有人也将刘

刘伯温,为何算不到自己会不得善终惊惧而死  

大凡一个王朝的开国功臣,或韬光养晦,安享晚年,或骄横恣肆,最终被戮。然而,像刘基这样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却还是少见。

朱元璋曾将刘基比作张良,于是就有人也将刘基与张良比较。明人廖道南就说,汉代大封功臣,张良仅要求封为“留侯”就满足了。

然后专心于道术,明哲保身,传说中还变成了神仙;而刘基却没有急流勇退,反而犹豫在朝,最终就像野鸡投于网罗、野象因其象牙而遭杀身之祸。

其实,在洪武元年(1368年)刘基被授予御史中丞职务的时候,他还是很有点意气风发的。中书省都事李彬犯下贪纵之罪。李彬是丞相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请刘基缓治李彬之狱。

刘基坚决主张查办,并派人专程向远在汴梁的朱元璋汇报。李善长却在朱元璋面前抢先告了一状,说刘基“专恣”。对于专制君主来说,臣下的专恣自是不可容忍。

朱元璋对刘基的宠信开始打折扣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刘基的方术似乎也不灵验了。天大旱,刘基进言道:“阵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数万之众,居于别营,阴气郁结:工匠死后,尸骸未收;张士诚的降卒们都编入了军户。

这三点有干天和,所以发生旱灾。”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建议,妥加处理。谁料十天过后,依旧大旱。至此,刘基只得卷铺盖回老家。

但刘基毕竟是开国元勋,朱元璋没有一下子做绝。仅仅三个月之后,刘基又被召回了京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被封为诚意伯。微妙的是,此时的朱元璋对刘基不再是言听计从了。

例如,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想换杨宪、汪广洋或胡惟庸为相,咨询刘基的意见。刘基据实情指出了各人的缺点,认为三人都不宜为相。

然而,朱元璋后来却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先后起用为相。刘基所说的一番话,传到三入耳朵里,明摆着是得罪人。可见,刘基在明朝建国之后的生活,过得非常压抑。

老了不得善终子女不好 刘伯温,为何算不到自己会不得善终惊惧而死

刘基年轻时所写的诗,抑扬顿挫,豪气非常,使人读了热血沸腾。但功成名就后,他反而屡屡哀叹穷病衰老,昔日的豪气荡然无存。设身处地一想,也很容易了解他的难言之隐。

想当年他同朱元璋一块起义,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大策方略多是他一人策划。那时如果分道扬镳,收纳一班豪杰,自己干去,当日的宇中,真不知是谁的天下?可恨费尽了心血,都为他人做了嫁衣。

好容易造反成功了,大明帝国成立了,自己得到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个诚意伯的虚头衔,一些金玉粟帛的零星赏赐罢了。比之朱元璋的富有四海、南面而王、生杀予夺集于一身,何尝不是天壤之别。

加之,朱元璋猜忌好杀,屡兴大狱,少者牵连几千人,多者累万。眼看着身边的故朋旧友杀的杀,族的族,流的流,说不定哪一日就会杀到自己的头上来!自己又是功高震主的人,走了不好,不走也不好。此中难言之痛,想来很少人能知道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