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与长江中下游旱灾有关吗
![]() |
遭遇重大干旱灾害的鄱阳湖(上) 和洞庭湖(下) |
2011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来最大的干旱灾害,3月1日至5月2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一半,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干旱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鄱阳湖、洞庭湖水面面积减少约2/3,露出大片湖底。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7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因水源枯竭,部分丘陵岗地和山区的群众靠送水或远距离取水解决饮水困难。水库供水能力不足,也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供水。
有人问道,这次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干旱,是不是由三峡水库诱发或造成的呢?
从天气情况来看,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属极端天气事件,是特枯水年。造成降雨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东部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冷空气活动势力强大,不利于水汽输送。而在往年春季,江南一带因为冷暖空气交汇而降水,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反复争夺地盘的拉锯战会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春季阴雨,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季节。
![]() |
从三峡水利工程来看,三峡水库作为狭长的河道型水库,水库水面面积仅1084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不大的县。通过水汽蒸发和吸热散热,使周边湿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减少,对库区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据分析,局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000米。也就是说,只影响到三峡水库两侧相当狭窄的区域,不足以对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产生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的干旱气候,主要是受中国三大水汽输送通道影响,气流均比往年明显偏弱,不利于形成有效降雨。这些都是全球大气环流的结果,与三峡水库没有什么关系。
为抗击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三峡水库利用221.5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1~5月向下游补水约190多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 上一篇
为什么说细胞核是操纵细胞活动的“司令部”
在活细胞内部,各种细胞器能有条不紊地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是因为活细胞内部有个操纵细胞器活动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细胞核。如果一个受精卵的细胞核被破坏了,这个受精卵就不可能发育成新个体,去核后的单细胞生物即使还能再活几天,也不能再摄取食物,不能生殖,终将死去。真
- 下一篇
为什么森林也会得“癌症”!
四川都江堰有座玉垒山公园,园内林木繁茂,松茂古道两侧的马尾松总是显得那么刚劲有力。然而,2012年冬去春来之时,这里的马尾松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不仅丝毫打不起精神,而且出现了大面积的枯死现象。被松材线虫“入侵”的松树其实,这不是马尾松第一次遭遇如此灾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