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奥斯曼帝国分为哪些国家 浅谈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看似坚如磐石实则危机重重
浅谈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看似坚如磐石实则危机重重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曾经是近东地区的霸主,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有力挑战者。16世纪,他们扩张的脚步让西欧人仿佛感到基督教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支持他们迅速扩张

浅谈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看似坚如磐石实则危机重重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曾经是近东地区的霸主,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有力挑战者。16世纪,他们扩张的脚步让西欧人仿佛感到基督教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支持他们迅速扩张的除了所向披靡的军事力量外,其稳定的统治制度也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中国有句话叫做「 ”成也萧何败萧何”,土耳其人那看似坚如磐石的统治制度实则危机重重,日后导致他们分崩离析的「 ”原罪”也正在于此。 君主失去了进取之心 奥斯曼帝国是带有政教合一性质的高度中央集权化的君主制国家,他们的君主被称作「 ”苏丹”,而臣民则被称为「 ”拉伊亚”,前者被比作是牧羊人,而后者就是羊群。苏丹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包括最高的世俗权力,又得到了欧莱玛(宗教学者)的支持。在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苏丹负有领导圣战的职责,塞利姆二世之前的历届苏丹无一不是一往无前,驰聘疆场的「 ”勇士”。 然而随着欧洲各国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张进入停滞阶段,苏丹作为军事领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原先看似「 ”合情合理”的统治制度出现了裂缝。苏丹权威的弱化与政府机构的瘫痪使得国家在16世纪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这一现象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苏莱曼一世。这位伟大的君主果决的处死了与自己颇为相像的长子穆斯塔法和孙子巴耶济德,动摇了帝国的国本,将矮小肥胖,嗜酒成性,被人们称为「 ”醉鬼”的塞利姆二世立为储君。此君既没有开疆拓土的冒险精神,又没有经世济民的雄才大略,只能在酒池肉林中虚度光阴。 西帕希骑兵的堕落 如果牧羊人不再维护羊群的栖息地,那么羊儿们将不得不面临生存的困境。而当苏丹无法再承担起军事领袖的重担时,他对于武备的淡漠也就预示着奥斯曼军队的堕落。原本西帕希骑兵在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事业中一直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西帕希这种军事制度是建立在古老的封邑制基础之上的,他们本来都是封邑的领主,拥有自己的武器和马匹,平时种地糊口,战时驰聘沙场,每年的3至10月是西帕希的服役期,因为苏丹通常是在每年的春季发动战争,秋季收兵,而冬季则处于修生养息的状态。 然而这种带有明显的中世纪烙印与游牧民族色彩的军事制度已经很难符合近代战争的要求。因为随着领土的扩大,西帕希骑兵们依靠封地的收入和对当地农民的剥削,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这让他们很快便失去了原有的进取精神,局限于土耳其民族的传统理念。而此时的欧洲战场早已不是任由骑兵往来冲突的乐园,他们根本不是火力更为猛烈的德意志燧发枪兵的对手。而随着帝国停止扩张的脚步,苏丹已经难以满足他们日渐丰富的物质欲望,西帕希骑兵经常拒绝参与军事行动,有些即便是参加了也只是出工不出力,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撤离战场。在1596年发生于匈牙利附近的迈泽凯莱斯泰什战役中,他们就是这么做的,这也让默罕默德三世苏丹大发雷霆,剥夺了3万名西帕希骑兵的封地。 奴隶政治体系的逐步瓦解 奴隶在奥斯曼帝国并不意味着暗无天日,因为伊斯兰教法承认奴隶的合法地位,此举也使得奴隶政治有了法理上的依据。奥斯曼帝国初期,苏丹的统治具有浓郁的家族政治的特点,王室成员不但位高权重,而且经常制约苏丹权力的行使,有些野心勃勃的阴谋家甚至妄图取苏丹而代之。历代苏丹为了改变这一恶习,便想到了利用既无背景又能顺从自己意志的奴隶来成为统治阶级意志的执行者,于是奴隶政治成为了宫廷中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起初伊斯兰教法规定奴隶的来源仅限于非伊斯兰国家的非穆斯林,根据当时的「 ”国际局势”来看,说白了就是西欧或巴尔干半岛的基督徒才是奴隶的合适人选。15世纪时,帝国领土的快速膨胀,被征服地区为宫廷源源不断的输入奴隶的候选人。此后随着帝国的领土扩张遇到了瓶颈,奴隶的来源也越来越少,苏丹们不得不违背伊斯兰教法的原则,招募来自帝国境内的基督教人民成为奴隶。 如果你以为奥斯曼奴隶的生活苦不堪言,遭受非人道的待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当时的社会,成为苏丹的奴隶就意味着荣耀与特权,因为他们权力的来源是来自于苏丹的收益。15世纪以后甚至连多位苏丹的生母和股肱之臣都是奴隶出身,更别说很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了。而且奴隶的选择也要遵循严格的流程。苏丹的奴隶征募令曾规定征召8至20岁的男性充当奴隶,如果一户有几个儿子,那么只征召一个,如果是独子,则免于征召。而被征召的奴隶称为「 ”德米舍梅”。他们会进入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尔内的宫廷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语言、宗教、骑术和兵法,还要进行身份登记,经过专业医生的体检,只有条件最为优秀的奴隶才会被送入宫廷,其余的将作为兵源被送进近卫军团。 然而自16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苏莱曼一世统治后期,奴隶政治体系开始出现了松动,所谓的奴隶们出任政府的要职,深得苏丹的信任,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与大量的财富,这让穆斯林阶层垂涎三尺,心痒得就像蚂蚁在上面爬一样。因此许多在城市中长大的穆斯林子弟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出钱买官,获得原本应该属于奴隶的职位,甚至还发展成为了世袭罔替的情况。曾经影响苏丹统治的隐患再次浮出水面,穆斯林们凭借着家族的背景和财富权钱两收,野心迅速膨胀,越来越向往登上权力的巅峰。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曾经全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唯才是举,层层选拔,深受苏丹信赖的政治精英管理国家的盛景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 经济次序开始崩溃 随着军事力量的削弱,奥斯曼帝国在与基督教国家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无法占领更多的疆土,这直接导致了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速度(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人口增加了整整一倍),再加上大量的贵金属从新世界的美洲大陆涌入近东地区也迫使国内流通的银币迅速贬值,1580年金币与银币的比率是1:60,1590年变成1:120,到了1640年又变成了1:250,市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原本还算稳定的经济次序开始逐渐崩溃。西班牙驻威尼斯大使曾经对国王腓力二世汇报道:「 ”土耳其十分贫穷,资源已经消耗殆尽,就连唯一还在流通的货币也只不过是用铁制成的阿斯皮尔。”经济次序的紊乱,失业人口的增加,自然直接影响到了苏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应对财政赤字的危机,他们不得不加重赋税,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些负担最终还是落到了无辜的农民身上。 而这种糟糕的局面又引发了另一个严重的危机,那就是官员的贪腐,当时甚至连象征着公平正义的法官也堕落成为金钱的仆从,他们随意的曲解苏丹颁布的法令,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从起诉人身上捞足了油水,而负责税务登记的法官则肆意夸大应缴税金的数额便于自己从中获利,许多农民不得不为此去借高利贷,据说税率高达惊人的50%,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是入不敷出,生活困苦,勉强度日。 政教合一的专制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早期的奥斯曼帝国官僚体制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行政事务基本上都由精通伊斯兰教义的欧莱玛负责掌管,最开始的几任维齐尔也都由欧莱玛担任。帝国尊奉的是逊尼派伊斯兰教,沙里亚(伊斯兰教法)位于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顶点,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政治体制有效的维护了苏丹的专制统治。但凡事皆有利有弊,他们反对技术革新与开放思想,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知识分子都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闲视之。这一时弊在教育体系中表现最为淋漓尽致,当时奥斯曼帝国的高等学府仅向学生们教授一些宗教仪式和教规,并要求他们熟记经文中的信条。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控,所有生产和消费的指标,小到价格利润,大到原材料的管理,均由政府明文规定。这种做法将商人、技术工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完全扼杀在摇篮里,使得社会生产力被严重禁锢,科学技术停滞不前,国家经济犹如一潭死水,让人看不到丝毫的生机。从而被英、法、俄、普等国远远甩在了身后。17世纪末,曾有一位英国人访问伊斯坦布尔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只能把它看做是世界上最低劣,最贫困的都城。” 结语 奥斯曼帝国统治土耳其一共623年,正好从中间一分为二,前300年是扩张期,后300年是衰落期。早期的苏丹们大权独揽,励精图治,以民族英雄的身份率领着土耳其的铁血之师开疆拓土,通过不断的军事征服来满足追随者们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个帝国毕竟只是一个陈旧腐朽的专制政权,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进入近代以后早已成为强弩之末,他们从文化、经济到意识形态都毫无现代性可言,土崩瓦解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帝国衰落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初那看似坚如磐石实则危机重重的统治制度。 而反观奥斯曼帝国的竞争对手们(指西方基督教国家),相继搭上了文艺复兴的「 ”顺风车”,经受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远洋贸易利润,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的榨取殖民地的剩余价值,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奥斯曼帝国的专制、保守、愚昧与西欧诸国的开放、冒险、进取形成鲜明的反差,此消彼长之下,土耳其人失去了在近东地区的霸权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到了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近东市场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奥斯曼帝国已经沦为日不落帝国的原料市场,在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中扮演着任人盘剥的角色。 参考文献: 《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土耳其通史》 《土耳其简史》 《世界帝国史话:奥斯曼帝国》 文:兰台令君 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很赞哦! (1044)
相关文章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生死种族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继承法到底有多残忍 要么上位要么被杀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和中国并称亚洲双雄,为何两个如此相似的国家命运却截然不同?
- 奥斯曼帝国分为哪些国家 浅谈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看似坚如磐石实则危机重重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奧斯曼帝國「 ”坦齊馬特「 ”改革運動:一場失敗的洋務運動帶來的思考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犹太复国主义先驱:奥斯曼帝国盛世时代的纳西公爵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忆往昔峥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之路
- 苏丹帝国 科森苏丹的力量——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位有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生平事迹
- 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东南亚难得一见的重型铠甲:源自奥斯曼帝国的菲律宾链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