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广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 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到的诸公更有知名度的大个昏君,这个人就是 杨广。> 杨广之聪明多才,恐怕放到中国历史上所有明君行列中也不会逊色。他自己也认为,就算是跟士大夫们比才学,他也应该做皇帝的。话虽有点浮夸,但此公才学确实有,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跟士大夫诗赋唱和。从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多少有点意思,至少不像现在名气很大的 乾隆皇帝的御笔那么俗气。《隋书》上说他「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朝野属望」,应当说有点道理。杨广文才不错,武功也有那么点,隋平南陈,他是行军元帅,北却突厥,他还是出征的主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少没有给将士们添乱。即使是痛贬他的史家,也不得不承认他「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可是,造化就是这样弄人,被聪明所误的人,在聪明人中十有八九, 杨广就是一个典型。> 如果不聪明而且多才,恐怕杨广不会有那么多的大手笔的动作,后来让唐朝占了那么多年便宜。独享制度之利的制度创制,多半出于这个被后人骂为「炀」的皇帝,特别著名的是科举制度。正是这个制度,让中国的帝制有了世界上最完备和发达的官僚结构,被后世史学家许倬云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原色之一,让法国著名的史学家布罗代尔惊叹,怎么中国那么原始的帝制,却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官僚制相伴。当然,调动几百万民工修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以及兴百万大军屡次征伐辽东,也是他的大手笔。只是这样的大手笔,最终让他丢掉了江山社稷。>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像他那样,做了如此多的遗惠后世的大动作,却因此身死名裂的。不仅科举制让后来的皇帝把天下英雄尽数纳入彀中,而且大运河也让后来的王朝尽享漕运之利,然而他得到的只有千古的骂名。毋庸讳言,在当时,这些大手笔的施展对于社会生活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中国虽然有着发达的商业,但却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市场,发展出成型的商业社会,国家也没有对应的制度和税收策略;中国也不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家,但海洋经济由于受到商业发展的限制,更是进不了国家战略的视线。所以,历代王朝都只能以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基础,而小农经济是经不起国家大手笔动作的。修建东都和大运河,成百万人耽误农时,消耗储备,一已为甚,何况再乎?农业民族,从本质上讲是不宜扩张的,对外战争,最高的限度是防卫性的。以秦始皇这样的雄才大略,挟灭六国之势,击走匈奴之后尚且得修长城,可见进攻态势之不可取。百万兵上阵远征,百万人沿途馈粮,幸而战胜,尚且难以预后,何况战败!说到底,中国不是一个商业国度,可以方便地集中资源,也需要靠武力维持商路的畅通;中国也不是一个海洋国家,无视海洋的运输之利,也想不到出海谋取更多的资源。在自己限定的框架里,只能量体裁衣,量入为出,否则就要出大麻烦。>
很赞哦! (1042)
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赵云性格 大将军赵云性格如何 后世对赵云怎么评价
- 岳飞有后人在今吗 宋朝岳飞悲剧对后世的中华民族性格影响
- 隋炀帝墓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 黄道吉日是什么意思 济公活佛传奇录十七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
- 做善事让人知道不是真善 赵匡胤做了一件善事 让后世儿孙苟延残喘一百多年
- 三国吕布的军师是谁 为何吕布被后世吹捧为三国第一猛将?他有曹操和关羽都没有的经历
- 帖学对后世的影响 这首名篇惊艳世界,对后世影响极大,却被考证漏洞百出
- 大富贵怎么样 前世供养迦叶佛 后世获得大富贵
- 后世昆裔解释 后世研究者看到更多可能
-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歉的不同 他一夜杀掉20万日本人,后世要求其道歉,他:先给南京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