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桥祁门 祁门的历史
祁门的历史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
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
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
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

建县后属歙州。
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本县属徽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徽州为路,本县属徽州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改徽州路为兴安府,本县属兴安府。
明太祖吴元年(1364)改兴安府为徽州府,本县属徽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本县直属省辖。
民国3年,本县属芜湖道,民国17年废道,本县复由省直辖。
民国20年施行首席县长制,徽州首席县长驻歙县,兼管祁门。
民国21年,本县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8月,本县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34年撤销皖南行署,本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6日祁门解放,5月属徽州专区。
1956年1月徽州专区撤销,本县改属芜湖专区。
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本县复属徽州专区。
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本县属徽州地区。
1988年元月,徽州地区撤销,新置黄山市,本县隶属黄山市。
中国御医之乡祁门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供职于历朝太医院的御医有19人,被誉为中国御医第一县。
今年,该县为进一步弘扬新安医学,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御医展览馆,馆址位于明代御医王琠的故乡历口镇历溪村。
村中的古桥-舜溪桥、观音阁、无根水、养生池、尼姑庵、镇堂祠、王典墓(一代御医王典葬于此地)、悬馆、王氏宗祠“合一堂”为该村明代御医王典所建,该祠堂大门按圣济五凤楼形式建造,一对汉白玉抱石鼓为嘉庆皇帝所赐。
村中的古树林保留着诸多的千年古樟、白果、红楠、香枫等珍稀名贵树木,为徽州保存最好的古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