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

火烧 2022-09-06 19:18:02 10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是的,大学公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

是的,大学公共课基本都是这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逄锦聚是首席专家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gcdzg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 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8 、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 合理核心
B、 基本核心
C、 精髓
D、 核心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 德国 B、 奥地利 1 C、 中国 D、 俄国
1 0、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 2、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 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 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络实际 D、 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 2 . A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 0. A 11 . A 1 2. C 1 3. D 1 4. A 1 5.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 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 巴黎公社
B、 1 831 年和 1 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 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 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4、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5.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 亚当?6?1 斯密 B、 大卫?6?1 李嘉图 C、 马尔萨斯 D、 西斯蒙
6.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 昂利?6?1 圣西门 B、 沙尔?6?1 傅立叶 C、 罗伯特?6?1 欧文 D、 托马斯?6?1 莫尔
7.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8、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 李大钊的理论 B、 md思想 C、 dp理论 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 0、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必须要分清(ABCD)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 教条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BCD 2. BCD 3. ABC 4. BC 5. AB 6. ABC 7. CD 8. AB 9. BCD 1 0. ABCD
三、 辨析题
1 . 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 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 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 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3 其次,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建立, 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着重剖析 资本主义社会,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祕密, 论证了社会 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又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 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 级自己的政党, 夺取政权,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 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 发展起来的, 是无产阶级根本 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 制度的“掘墓人” 、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 与作用, 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 马 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 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 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 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 彻底缚住的阶级, 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 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 势是完全一致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 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意志、 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 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 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 立场,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 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 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 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络。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核心” 。 但是,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 在他看来, 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 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 的反映。 这样, 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 世界的联络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 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 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 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 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 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 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 质的虚幻反映。 但是, 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 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 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 在 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 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 上, 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侷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 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 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批判 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 改 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 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6?1 斯密和大卫?6?1 李嘉图。 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络, 对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 都是受“自然规律” 支配的。 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 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 同 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侷限性 和历史片面性, 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 同时, 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 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 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 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 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 4 观点。 在这个基础上, 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执行客观规律的科学,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 究了资本主义经济执行规律,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祕密,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 发展起来的, 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 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 。 马克思主义是 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 建设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从而使无产阶级 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 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 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 材料分析题 1
【材料1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 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 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 “是在1 9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 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 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 , 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 ” , 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 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 的分析, 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 这“同一套前提” 是: 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 唯物主义历史观, 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 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 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 1 934 年, 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6?1 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 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 是马克思主义者》 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 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者” 。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 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 都带有特殊性, 马克思 主义不是实证的, 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 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 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 一书中认为: “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 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 每个严肃的‘正统’ 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 放弃马克思的 所有全部论点, 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 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 , 也不是对某本‘圣’ 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 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 指方法。 ” 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 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 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是一 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 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1 和材料2 的观点是正确的。
材料1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物件和主要内容的角度, 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材料2 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
材 料3 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所谓方法至上, 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 片 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 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 卢卡奇的方法 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 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 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 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 5 法意义; 错误之二, 是离开论点, 结论谈方法, 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 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 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 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高分求(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 题库

建议你看看类似的书籍,以便更利于思考

急求20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一、 单项选择题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gcdzg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 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8、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 合理核心
B、 基本核心
C、 精髓
D、 核心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 德国 B、 奥地利 1 C、 中国 D、 俄国
1 0、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 2、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 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 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络实际 D、 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 2 . A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 0. A 11 . A 1 2. C 1 3. D 1 4. A 1 5.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 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 巴黎公社
B、 1 831 年和 1 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 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 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4、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5.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 亚当?6?1 斯密 B、 大卫?6?1 李嘉图 C、 马尔萨斯 D、 西斯蒙
6.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 昂利?6?1 圣西门 B、 沙尔?6?1 傅立叶 C、 罗伯特?6?1 欧文 D、 托马斯?6?1 莫尔
7.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8、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 李大钊的理论 B、 md思想 C、 dp理论 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 0、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必须要分清(ABCD)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 教条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BCD 2. BCD 3. ABC 4. BC 5. AB 6. ABC 7. CD 8. AB 9. BCD 1 0. ABCD

急求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最佳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物件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络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gcdzg人的实践经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
⑴、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⑵、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⑶、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
⑵、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⑶、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⑴、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⑵、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⑶、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
⑷、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
⑸、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成没有运动的物质。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⑴、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
⑵、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⑴、对立统一关系;
⑵、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⑶、整体和区域性的关系;
⑷、相互渗透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的定义: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时空与物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9、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0、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
揭示了自然界在微观领域、巨集观领域、宇观领域的物资结构层次的多样性、无限性,证明自然界是一个具有无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络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
11、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
证实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
⑴、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件性活动;
⑵、是人的存在方式。
1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
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
⑴、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
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1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6、实践的基本特征:
⑴、客观现实性;
⑵、自觉能动性;
⑶、社会历史性。
17、实践的基本形式:
⑴、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⑶、科学实践。
18、实践的主体:
⑴、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⑵、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⑶、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19、实践的客体:
⑴、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物件;
⑵、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
⑶、客体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
⑷、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第二性关系。
2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⑴、主体客体化:
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物件物。
⑵、客体主体化:
⒈指客体从客观物件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客体失去物件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⒉人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
2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成为"为我之物";
⑵、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容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⑶、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构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观意义。
2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⑴、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⑵、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24、自在世界的定义:(超纲)
指天然世界,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25、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⑴、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
⑵、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⑴、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
⑵、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27、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⑴、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2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⑴、世界是多样的;
⑵、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3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⑴、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⑵、世界上存在包罗永珍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⑶、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⑷、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31、意思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⑴、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阶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⑵、低阶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33、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4、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⒈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⒊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Ⅱ、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5、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⑵、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3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决定意识;
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⑶、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络、不可分割的。
⒈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⒉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38、人工智慧的含义:
人工智慧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39、意识和人工智慧的关系:
⑴、相互联络、相互促进;
人工智慧在功能上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
⑵、人脑和人工智慧有本质区别:
人脑 人工智慧
区别1 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区别2 有自觉性 没有自觉性
区别3 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
区别4 具有社会性 不具有社会性
40、如何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⑴、要坚持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恰当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⑵、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⑶、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⑷、要明确认识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并通过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是因为:
⑴、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⑵、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
⑷、这个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42、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⑴、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来改造客观世界。实事求是是md思想的精髓;
⑵、解放思想是指从过时的、僵化的、错误的思想特别是"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下䙓脱出来,树立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相一致的新思想新观念;
⑶、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两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md思想的精髓,也是dp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更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⑷、dp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个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md同志,维护了md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坚持在革命和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第二章、 联络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本章重点:辩证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的定义:
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定义: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否认矛盾的)观点和方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对立的主要表现:
⑴、联络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⑵、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⑶、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⑷、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分歧。
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联络的定义:
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
5、联络的客观性:
是指事物本身的联络,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联络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络的反映。
6、联络的普遍性:
是指联络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络,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络的同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同一联络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7、联络的多样性:
⑴、是指联络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⑵、是指各种不同的联络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8、联络的条件性:
⑴、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⑵、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⑶、改变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9、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观点:
⑴、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
⑵、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⑶、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转化;
⑷、整体和部分相互包含。
1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有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
⑴、从概念上;如:太极
⑵、从理论上;如:天人和一
⑶、从价值上。
⒈中国古代整体观比西方哲学传统中天人两分的思想有更多的合理与优越之处;
⒉研究整体观的辩证思想,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智慧的继承,同时中国的整体观又可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络思想的真理性,丰富其理论体系。
11、事物的普遍联络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络:
运动:说明事物是变动不居的,标志变化的哲学范畴;
变化:说明物质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
发展:指事物由低阶到高阶、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性变化或不断更新的过程。
联络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承认运动即变化的观点并不一定是辩证法,如机械论、回圈论只承认某种变化,只有承认发展才是辩证法。
12、发展的本质是新生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质、量、度及其认识意义:
⑴、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14、量变的基本形式:
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化。

急求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太多了 看看要有用么 我发你邮箱吧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gcdzg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2009-1-6 23:22
回复
220.167.44.* 2楼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马克思 B .亚当 • 斯密 C .大卫 • 李嘉图 D .威廉 • 配第 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合理核心 B .基本核心 C .精髓 D .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3 .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2009-1-6 23:22
回复
220.167.44.* 3楼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17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8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络实际 D .实事求是 1 . C 2 . A 3 . A 4 . A 5 . B 6 . C 7 . B 8 . B 9 . C 10 . A 1 1 . B 12 . D 13 . A 14 . A 15 . C 16 . A 17 . D 18 . A 19 . C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 14 世纪末至巧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2009-1-6 23:22
回复
220.167.44.* 4楼
B .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 .垄断资本主义 2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 .巴黎公社 B . 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5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6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 .亚当 • 斯密 B .大卫 • 李嘉图 C .马尔萨斯 D .西斯蒙 7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 .昂利 • 圣西门 B .沙尔 • 傅立叶 C .罗伯特 • 欧文 D .托马斯 • 莫尔
2009-1-6 23:22
回复
220.167.44.* 5楼
8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9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 .李大钊的理论 B .md思想 C .dp理论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 . “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 . “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 .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2009-1-6 23:22
回复
220.167.44.* 6楼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 . ABC 2 . BCD 3 . BCD 4 . ABC 5 . BC 6 . AB 7 . ABC 8 . CD 9 . ABCD 10 . ABCD 11 . AB 12 . BCD 13 . ABCD 14 . ABCD 15 . ABCD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络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络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络 D .事物联络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络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009-1-6 23:55
回复
220.167.44.* 16楼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慧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慧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 .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 1 . C 2 . C 3 . A 4 . C 5 . D 6 . B 7 . B 8 . C 9 . A 10 . D 1 1 . D 12 . D 13 . A 14 . A 15 C 16 . D 17 . B 18。 A 19 . D 二、多项选择题 1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2 .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2009-1-6 23:55
回复
220.167.44.* 17楼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络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 .联络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络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络的统一整体 D .联络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 .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面板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络的原理 B .事物联络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 .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 A . “抓典型” B .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 . “一切经过实验” D . “欲擒故纵” 12 .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A . “一分为二” B . “和二为一” C . “万物莫不有对” D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09-1-6 23:55
回复
220.167.44.* 18楼
14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不是一样的?

如果单从这两个词来看,当然是不一样了,概论只是一个框架,大致地叙说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很多很多!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9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络: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络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 坚持联络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络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络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络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络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回圈,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物件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资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2008年04月07日 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物件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物件、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区域性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这两大发现为基础,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4.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解科学性的关键是明确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准确把握程度。理解革命性的关键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满足革命活动的需求。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逄锦聚主编 是不是就是大学公共课那本绿色的,上边写着本书编写组那个书

现在小学生的压力也太大了吧?怎么现在就学马克思了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发生和发展,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几方面构成。
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