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日本的中小学是地震等灾难的避难所

火烧 2015-07-30 06:55:40 1054
日本学生的防灾应急演练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由于当时的学校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因此,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的教学楼倒塌,造成众多学生遇难。痛定思痛的日本政府就此下了决心,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
日本学生的防灾应急演练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由于当时的学校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因此,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的教学楼倒塌,造成众多学生遇难。痛定思痛的日本政府就此下了决心,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又发生了7.2级地震,部分已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也发生了倾斜倒塌。幸亏地震发生时是早晨,学生们大多还在家,但事故却说明了教学楼仍然不够坚固。于是在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文部省最新抗震要求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如今在日本,中小学校舍和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坚固、最安全的防震建筑。地震发生后,甚至附近居民都往中小学校跑。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日本民众在大灾面前异常淡定,这与“救灾从娃娃抓起”的幼儿防灾、灾情模拟演练等教育密切相关。日本不但建立了最坚固的学校,而且从幼儿开始就进行防灾教育,定期举行防灾演练,并在街巷设置防灾体验中心、防灾博物馆,提供生动逼真的现场教育等。日本政府还鼓励民众参与危机管理,实现自救,如对于房屋抗震改造提供费用补助,同时让自救和互助的观念形成一种文化,通过从小的教育和实际的接触,培养民众的自救和合作意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