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潭上作译文及赏析 《田家即事》赏析
《田家即事》赏析 田家即事 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 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 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 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 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 嗷嗷如道饥。
《田家即事》赏析

田家即事 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
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
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
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
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
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
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
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
我心终不移。
储光羲诗鉴赏
“ 即事”一般指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歌,与“即景”不同之处在于有人物与事件。本诗以老农一日耕事为中心,分别写三个层次。首六句为第一层,写不违农时,勤于躬耕。“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借眼前景物写季节紧逼,句式类似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老农要看此”,造句古拗,不避俚俗,“要”意为“切要”“紧要”,表现耕者的急切心情,与“天时”相应。“饭牛”“ 双驾”都是田家用语,“双”者,我与牛也。第二层四句写耕时所见一幅田乌觅食的特写画面。田乌群合乱噪,嗷嗷待哺,一“啄”一饥”,极尽饿态形相。春耕刚开始群乌就如此,前一年的灾荒可知。诗人通过“群乌觅食图”形象地展示了一个特殊的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一页悲惨的历史,即使在“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唐,穷年凶岁,饥及禽鸟,何况人呢!这一惊心动魄之笔,包含比具体画面丰富的意蕴;第三层六句写“我”(老农)的恻隐,“两伤悲”者,伤己悲乌也。“拨食与田乌”,其所拨者不仅是口中食,甚至可能有筐里谷种。空筐暮归,亲戚相诮,足以说明悖于常情常理。而结句“我心终不移”则大有释迦牟尼“割肉啖虎”甘为众生承担苦难的胸怀。
储光羲这首诗的风神骨貌,在于其写实内容与古拙形式,简练的叙事方式,承继汉乐府,虽入唐调,但已洗去六朝体的浮华、铺阵,在近体诗风行之时,五言古风一体,独树一帜。对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来说,它不鹜声律文采,在一片“田家乐”“风光美”新潮中,以沉浑的传统唱法倾诉农家真实况味。
zhl201702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