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泸州文化底蕴 泸洲历史

火烧 2022-07-18 23:36:15 1101
泸洲历史 泸州历史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 前316年 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同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

泸洲历史  

泸州历史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代属巴国辖地。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同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苏嘉为江阳候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置犍为郡,领江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

肖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 ) 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 (1802年) 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相当于省级) 、泸州、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 ,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

------------------------------------------------

??7千—1万年前,古人类已用火、制陶,开始早期农耕文明和定居,进入母系民族社会。

??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中原移民进入长江、沱江汇处,把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推动了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派唐蒙从符关(今合江镇)到夜郎,说服其归附汉朝。

泸州文化底蕴 泸洲历史

东汉置江阳郡,江阳郡成为“锁钥沱江门户,屏障西川”的边陲重镇。

汉代,盐业和农业发达。

唐代农业发达,贡赋有麦、金、葛、酱、麻、布。

??宋代,泸州成为“西南会要”。

泸州成为沃野千里、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商贾辐辏、五方杂处的富庶之地,号“汉、夷门户”、蜀南粮仓,酿酒业大发展,盐业发展规模大,有利用天然气煎盐的文献记载。

与少数民族贸易互市。

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

??元代,准许酿酒、制盐、制茶、分兵屯田,修筑马道、桥梁,开辟驿传,制造木船发展航运事业,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明朝,泸州直隶省,十五世纪初,泸州进入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行列。

??清代,实行移民入川,促进泸州经济、文化发展,泸州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民国时期,泸州开始有了现代工业,在抗日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泸州经济繁荣。

??泸州解放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蓬勃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泸州各行各业实行改革,进入市场经济,泸州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化工、工程机械、酿酒工业基地。

参考资料:://luzhou.gov/city/history.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