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蔡丽新盱眙 南朝宋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沈璞简介,沈璞是怎么死的?

火烧 2022-05-20 03:19:40 1086
南朝宋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沈璞简介,沈璞是怎么死的? 人物介绍早年经历沉璞字道真,是沉林子的小儿子,幼年时,他便神气闲雅从容,与众不同,宋文帝问沉林子:“听说你的小儿子气质不凡,我很想见一见。”沉林子叫

南朝宋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沈璞简介,沈璞是怎么死的?  

人物介绍

早年经历

沉璞字道真,是沉林子的小儿子,幼年时,他便神气闲雅从容,与众不同,宋文帝问沉林子:“听说你的小儿子气质不凡,我很想见一见。”沉林子叫沉璞进见,宋文帝很称赞沉璞的应答,对林子说:“这孩子不一般!”沉璞十岁左右,智意风度便有一种大器的味道,他手不释传,会写文章,记忆力特别的好,对日常种种事务尤其精,凡经过他看一遍或者听一遍的,别人甭想能骗他。管理家务非常好,亲戚们都信赖他。长大之后,吴兴太守王韶之两次请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张邵当郡太守,又叫他当主簿,又被用为南平王的左常待。

刘F心腹

元嘉十七年(440年),始兴王刘F(刘浚)当扬州刺史时,很得文帝宠爱,文帝用沉璞当刘F的主簿。沉璞上任日夜努力,一点儿也不松懈,心中想到什么,便暗中上告,每到实行,必然从中得到指示才敢执行。沉璞之子沉约在《宋书》中称沉璞担任刘F的扬州主簿八年,扬州局面安定,人民没有怨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罪被杀,当时刘F(刘浚)虽然说亲自揽权,但实际州中事务全部委托给沉璞,文帝一次平静地对刘F(刘浚)说:“沉璞在职任上没有丝毫错误,在家中有孝顺友爱的名声,学问优异,才能特别,文章华美,却又深沉安静,不求闻达,很好,你只管把大事委托给他,更应经常和他交谈。”此后,刘F对沉璞既多加赏赐,又十分照顾,颇为倚重沉璞。沉璞一次曾作《旧宫赋》,好久没有写成,刘F(刘浚)写信给沉璞说:“你常常写得很快,《旧宫赋》为什么这么慢吧?我想大概快要完成了吧。”沉璞按问作答,文辞优雅。刘F又写信说:“你整天深思,前些时候随便问一问,回信写得文采斐然,甚至于写满了纸张。当年曹植曾说过,他作文下笔成章。我一直以为是放肆才子的华丽文辞,夸大他的本领,以如今的情况看,才知是真有那么一回事。我仔细地看你的文章,而是不断地看,我远则惭愧不如楚元王,门下没有申公白公那样的宾客,近则惭愧不如梁孝王,门庭中没有枚乘、司马相如那样的文士,我又是高兴又是惭愧,印象非常深刻,姑且写几笔,代替我们见面。”刘F又和主簿顾迈、孔道存写信说:“沉璞深思超过一年,你们研究几十天,其华美的文辞,确实和古人一样,先前随便问他,而他用长篇文章回答,辞采艳丽飘逸,使我非常快慰。一方面我特别高兴有这样的助手。另一方面惭愧我没有道德相当,这里再写几个字,把我的心情告诉沉璞,随便写几句,使你们都知道我的这个心意。”刘F越来越大,沉璞请求辞退本身职务,但宋文帝并没有允许,让沉璞接着当刘F的始兴国的大农令,不久又用他当刘F州府所在的秣陵令。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刘F出外当南徐州刺史,刘F给文帝上奏说:“沉璞是我多年的主簿,又当过国家卿监的官职,虽然未曾当中军参军或部属佐吏,如今是不是该让他正式当参军呢?如果这样,正应让他当其他的官职,兼任原职,不然便应该当辅助或正式中兵参军,只怕这种选拔方法不正常。”文帝接受了刘F的要求,让沉璞当刘F的正佐。

蔡丽新盱眙 南朝宋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沈璞简介,沈璞是怎么死的?

盱眙拒敌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北伐。沉璞当时担任刘F的宣威将军、盱眙太守,驻扎在后方的南徐州的盱眙郡,负责往前线输送粮草。北伐前期,彭城汴州一带非常太平,沉璞认为前线正在交战,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而本郡又在淮河的关键路口上,于是修治城楼,挖深沟,聚集木材和石头,储藏食盐和大米,作防守的准备,其他官员都觉得豪无此必要,宋文帝也认为沉璞太神经过敏。

不久,魏军如山海般反攻至刘宋腹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统率骑兵六十万,践踏刘宋江北六州土地,渡过淮河后,直指盱眙。当时,刘宋辅国将军臧质率残兵一千多人,投奔盱眙城。沉璞便叫人开门迎进臧质,臧质看见城池险固,人心团结,鱼肉大米糯米丰盛,武器物资堆得像小山,大喜过望,他手下士兵也高呼万岁。等到魏军来到城下,像蚂蚁一样从四面攻城,臧质和沉璞灵活抵御,经过三十天的防守,消灭了魏军士兵的一大半,魏太武帝拓跋焘被迫退走。有人提议趁机追击敌人,沉璞说:“我军不多,况且臧质的兵还没有跟我们习惯协作,虽然防守有余,但还不能说进攻,只需整装舟舰,显示想渡过淮河去的模样,加快敌人逃走的速度,不需要真的攻打敌人。”

宋文帝肯定沉璞的功劳,派人给他予以深深的表扬,宋文帝又下一道诏书说:“近来的危险,你们的老弱士兵一定很忧虑害怕吧?想你到那时候的情况,简直不可思议,当时百姓流转京城,我这里派的接济人马将到,将把后事委托给你办呢!”,不久始兴王刘浚也给沉璞写信说:“恶敌凶残,自己送到我国,伪将领被打死。他们的酋长受到的沉重打击,他们实在是我朝的威风给打倒的,也是你们这些人的忠诚勇敢取得的,我对敌人抵抗无法,使境内荒芜,人民受苦,渎职的罪过,应该受到惩罚,近来请求辞官谢罪,不被允许,所以也告诉给你。”

接着沉璞被征还当淮南太守,文帝给他很丰厚的赏赐,每天都叫他参加宴会。当时中书郎缺人,尚书令何尚之管这事,推荐沉璞和谢庄、陆展,但是这事没有施行,所以沉璞没有当上此官。

党同二凶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F合谋政变,弑杀宋文帝自立。沉璞接受刘劭的诏令,携老弱赴都自归,甚至极有可能参与了二凶弑父的谋划。沉璞后率军,为刘劭扼守淮南。

伏诛被杀

刘骏起兵讨伐刘劭,不久,攻破建康,诛杀刘劭和刘F,是为宋孝武帝,当时刘骏讨伐刘劭之战的后期,刘劭及刘F阵营不断有大臣官员向刘骏投诚,但至刘骏攻进建康时,投诚奉迎的官员仍然没有沉璞。不久,孝武帝派军接管淮南后,沉璞方才投降。颜竣等人向孝武帝进言沉璞党同二凶,又奉迎太晚,不从义师,应予诛杀。不久,沉璞被孝武帝以二凶同党为由,下令收捕诛杀,时年三十八岁。

死因争议

《宋书》作者沉约乃是沉璞之子,沉约在《宋书》中称自己的父亲是因为刘劭和刘F弑杀宋文帝后,日夜忧叹,哭得非常厉害,以至发病,不能远迎,所以没有及时向刘骏投诚,最后把自己父亲的死归咎为刘骏听信颜竣谗言。不过这一说法在后世遭到诸多史学大家的批驳和质疑,纷纷揭其伪饰。

最早与沉约同时代的史家裴子野,根据家传史料,在《宋略》中明确驳斥了这一说法。《南史。裴子野传》记载:"(裴)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孝武帝)戮淮南太守沉璞(沉约之父),以其不从义师故也”。(沉)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曰:“吾弗逮也。”” 从此记载可见,裴子野深知沉约在《宋书》对其父被杀一事的讳饰,便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而沉约却急忙妥协,企图息事宁人,可见沉约对此事忌讳很深。

北宋晁说之《读宋书》一文曾详列沉约对其祖上先人不便启齿之事的掩饰维护,包括沉璞之死一事,称沉约“其巧自回隐,矫诬如此,尚欲人之信其是非去取乎”。

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在沉璞“伏诛”后面,注曰“璞累为浚参佐,守于湖不迎义师,故诛”,也就是明言沉璞由于是刘浚十余年的旧党僚佐的原因,所以始终为其扼守淮南,迟迟不向孝武帝刘骏投诚,所以才被杀。

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评论称“璞则约父也,约于此尤多妆点,元凶劭弑立,璞乃携老弱赴都自归,则其从逆显然矣,想必授有官爵,约讳不言耳。世祖入讨,伏诛正宜,约乃致怨颜竣谮之,谓以逢迎之晚,横罹世难,皆非其实。” 也就是王鸣盛认为沉约在《宋书》中对沉璞,有太多地夸赞和妆点。仅从刘劭弑父篡位后,沉璞携老弱赴都自归这一点看,沉璞从逆已经是相当明显了,想必当时应该还被刘劭授有官爵,只不过沉约讳而不言。孝武帝刘骏起兵讨灭刘劭与刘浚,沉璞作为刘劭与刘浚的同党伏诛被杀,毫无问题。但沉约却把父亲的死归咎于颜竣向孝武帝进谗,说是逢迎投诚太晚,才被杀,完全是在掩盖事实。

沉约更在《宋书》中极度夸耀父亲沉璞的正面形象,甚至把臧质守盱眙和范晔治理扬州的主要功劳也视为其父之功。

同时,沉约在《宋书》中对有杀父之仇的宋孝武帝和颜竣,充满了怨恨和咒骂。他攻击宋孝武帝的作为是“桀、纣之行也”(《宋书。孝武帝本纪》之“史臣曰”),咒骂宋孝武帝“怨结人神,儿子虽多,并无天命”;他在《宋书。颜竣传》和其父《宋书。颜延之传》中的“史臣曰”,攻击颜竣为不孝,称其“夫自忍其亲,必将忍人之亲,自忘其孝,期以申人之孝”;乃至在《宋书。刘延孙传》的“史臣曰”仍然还不忘嘲讽一下颜竣。日本学者吉川忠夫注意到这些史料,因此说《宋书》的这些攻击“包含着沉约对其(刘骏、颜竣)很深的怨恨”(吉川忠夫著、王启发译,《六朝精神史研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