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部历史剧 有哪些良心剧是讲历史人物的
有哪些良心剧是讲历史人物的
豆瓣评分9.6可见良心,并且这部剧长期占据豆瓣优秀国产剧榜首,它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冲突与斗争将慈禧、光绪、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2、《大明王朝1566》
豆瓣评分9.4,同样口碑炸裂,和《走向共和》同一导演也就是张黎,主要演员有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等老戏骨。
主要演绎的是明朝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截止到今天没有一部明朝时期历史剧可以与之抗衡。
3、《三国演义》
1994年版本的,豆瓣评分9.1,和小说《三国演义》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按照《三国志》演的,而是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导演的。
4、《康熙王朝》
豆瓣评分9.0陈道明主演,也是一部良心历史剧,虽然剧中也有漏洞但是也不妨碍他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大家应该都看过,很经典。
5、《贞观之治》
豆瓣评分9.0,主演马跃、苗圃、马少骅,道具很走心,服装等也比较考究,总之很严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康熙王朝》,《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是由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陈道明、斯琴高娃等主演,一共50集,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主演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绝对可以用戏骨来形容,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非常好听,成为经典歌曲,到现在我还能唱几句。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意即以正道示人。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太宗
唐初,由于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
),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
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
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
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
6、《大秦帝国之裂变》
豆瓣评分9.0主演:侯勇,王志飞,李立群;高圆圆,这部剧是根据《大秦帝国》改编的,比较符合史实主要内容是讲商鞅变法六国争霸天下的历史。
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
这种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
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
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
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
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
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当时的贤臣魏征就供职于门下省)。
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
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唐太宗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