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州省普安县普安新闻 普安县(贵州省黔西南州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10-25 07:04:00 1092
普安县 贵州省黔西南州辖县 详细资料大全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邻晴隆县,南接兴仁县和兴义市,西毗六盘水市盘州市,北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

普安县(贵州省黔西南州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邻晴隆县,南接兴仁县和兴义市,西毗六盘水市盘州市,北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

2015年,全县总面积1454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8个镇个2个乡,县城所在地盘水街道;有耕地面积25.4万亩;全县总人口33.19万,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2014年普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5亿元。

贵州省普安县普安新闻 普安县(贵州省黔西南州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普安县有河流4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有煤、黄金、铁、矽、铅、锌等28种矿藏。普安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是“中国古茶树之乡”。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普安县外文名称:Pu’an County别名:普安行政区类别:县(县级行政区)所属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地区:2个街道、8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盘水街道西街12号电话区号:0859邮政区码:561500地理位置: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面积:1454平方公里人口:341578人(2013年)方言:汉语西南官话、苗语、布依语、彝语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红寨河峡谷风光、白水瀑布、白沙古驿道等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火车站:普安县站(沪昆高速铁路)车牌代码:贵E政区代码:522323 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区划沿革,政区划分,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貌,土壤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矿藏资源,生物资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交通建设,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土特产品,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历史事件,

建置沿革

普安始于春秋时期,“普”字源于“濮”(人)的谐音,“安”为安定。普安,即“濮越”人平安生息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属夜郎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为漏江县,隶牂牁郡。 汉元封(前110年)至东汉末(220年),为漏江县、贲古县。 蜀汉(221年)至魏景元(260年),为贲古县,隶兴古郡。 晋泰始至太元(265~376年),为漏江县,改隶建宁郡,贲古县地。 南朝(420~589年),宋齐时期,为漏江县,改隶建平郡;梁陈时期,为乌蛮之地,阿外格(地名)。 隋(581~618年),为乌蛮七部之一的暴蛮部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为西平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为盘水县。 唐天宝至会昌(742~841年)、五代(907~960年),为于矢部地(自杞国)。 南宋咸淳六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为于矢万户府。 宋景炎元年、元至正十三年(1276年),为普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改为普安府,随置普安卫,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南卫(卫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兴、新城二所隶安南卫(新兴所即今普安县城);二十五年(1392年),迁安南卫治尾洒堡(今晴隆县城)。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安南卫新兴所隶贵州布政使司。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新兴所随安南卫改隶安顺府。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普安县,自此起县名始定。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县治由新城所迁至新兴所(今普安县城),同时割安南卫的兴仁、兴让二里及阿计、安逸二营隶普安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南笼府。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普安县新城巡检司,改新城为新城镇。 清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名为兴义府,普安县隶兴义府;三年(1798年)置县丞于新城,知县与县丞分疆而治。 民国元年 (1912年),裁新城县丞,以其地分设兴仁县。 民国二年(1913年),州、厅一律改为县,省下设道,普安县改隶黔西道(道治安顺)。 民国三年(1914年),黔西道尹刘显潜报准调整兴义、兴仁、盘县、普安等县插花地。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黔西道,县直隶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分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兴仁,普安县隶之。 1949年12月,普安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正式成立,驻地盘水镇,设定5个行政区,区下设2镇、9乡。 1950年3月,普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将原来的5个行政区改成3个行政区。 1952年7月,兴仁专区改称兴义专区,普安县随之改隶;1953年4月,普安县划为44个乡镇。 1956年7月,兴义专区撤销,普安县改隶安顺专区;同年,普安县第一区更名地瓜区,第二区更名青山区,第三区更名兴中区,第四区更名盘水区。1958年12月,晴隆县辖区全部并入普安县,驻地盘水镇。 1959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行政区划为8个人民公社、71个管理区。 1961年8月,恢复晴隆县,原晴隆县管辖的区、乡全部划归晴隆县,普安县划为地瓜、青山、兴中、盘水4个公社,下辖33个管理区。1962年3月,撤销大公社,复置4个行政区,将33个管理区调整规划为22个公社。 1965年7月,恢复兴义专区,普安县划归兴义专区管辖。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普安县人民委员会改称谓为普安县革命委员会,隶属兴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兴义专区改称兴义地区,普安县隶属兴义地区管辖。 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隶属黔西南州管辖。 1984年4月,公社名称全改为乡,盘水镇升格为区级镇,7月撤销罐子窑和青山2个公社。 1986年12月,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区、1个区级镇、34个乡、2个乡级镇。 1992年1月,撤销地瓜、青山、兴中、盘水4个区,设8镇6乡。 2007年9月,撤销乡镇设定的44个管理区,将原来设定的167个村、3个社区和下设的1264个村民组整合为75个村、14个社区并下设1094个村民小组、169个居民小组。 2015年1月,撤销8个乡镇,改置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相应进行行政村、社区隶属调整,总量不变。至此全县辖2个街道、8个镇和2个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截至2011年末,普安县辖8个建制镇,6个乡,共14个乡镇;辖有75个行政村、14个社区;下设1094个村民小组,169个居民小组。 2015年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普安县撤销盘水镇、青山镇、三板桥镇、罐子窑镇、窝沿乡、雪浦乡、新店乡、罗汉乡等8个乡(镇)建制,设定新的盘水街道、南湖街道、青山镇、兴中镇、新店镇、罗汉镇。盘水街道辖原盘水镇高兴村、红星村、云盘社区、普天社区和窝沿乡(除田坝村)及江西坡镇白石村,地瓜镇莲花村,办事处驻普天社区。南湖街道辖原三板桥镇和原盘水镇大湾村、南湖社区,办事处驻南湖社区。青山镇辖原青山镇和雪浦乡,镇人民政府驻下街社区。兴中镇辖原罐子窑镇和原窝沿乡田坝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光社区。新店镇辖原新店乡,镇人民政府驻新店社区。罗汉镇辖原罗汉乡,镇人民政府驻罗汉村。同年6月1日新设定的2个街道、3个镇正式授牌成立。

政区划分

截至2015年,普安县辖2个街道,8个建制镇,2个乡,共12个乡镇;共有75个行政村、14个社区,下设1094个村民小组,169个居民小组。普安县人民政府驻普安县西街12号。 街道:盘水街道、南湖街道 镇:龙吟镇、江西坡镇、地瓜镇、青山镇、楼下镇、兴中镇、新店镇、罗汉镇 乡:白沙乡、高棉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安县位于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州市,北与水城特区、六枝特区相邻,县城东距省会贵阳297公里,南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147公里。 普安县东西最大距离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6.55千米,总面积142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18.51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占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人。 普安县地图

地质地貌

地质普安县境地层出露显示多样,结构复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其中以三叠系分布最广,二叠系次之,其余的泥盆系、石灰系、侏罗系、第四系均为零星分布。出露最老地层属泥盆系罐子窑组,最新属第四系全新统。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出露地层主要岩类为炭酸盐岩、砂页岩、玄武岩,以炭酸盐岩分布最广,约占总面积的57.6%,砂页岩37.1%,玄武岩29.3%。由此发育的土壤,土层薄、有机质少、生物种类不多,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石漠化。地貌普安县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县境呈不同规则南北向长条形。地势特点是中部较高,四面较低,乌蒙山脉横穿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山脉有:中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乌蒙山,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卡子坡山,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普纳山。这些山脉走向都顺应新老地质构造走向的分布,构成普安地貌骨架。境内最高峰长冲梁子位于中部莲花山附近,海拔2084.6米,最低点石古河谷位于北部,海拔633米。乌蒙山

土壤特征

普安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形成因素主要是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自然及人文活动影响。共有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红壤和水稻土9个土类,27个亚类,72个土属,150个土种。其中,山地灌丛草甸土占土地总面积的0.09%,该类土土层浅薄,矿物质风化度较弱,表层黑色,富弹性,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平缓部;山地黄棕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6.3%,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之间,其类的耕作土为灰色土亚类;黄壤是境内主要的土壤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40%,广泛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下地带;石灰土主要分布于石灰岩集中出露区域的缓坡、洼地和石旮旯地段,占土地总面积17.25%;紫色土占土地总面积的3.2%;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0.08%,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沿岸,多为高产稻田土壤;灌淤土占土地总面积0.07%;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8%;水稻土是县境内耕作土壤的主要类型, 占土地总面积的5.56%。

气候特征

普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5.1℃(1994年5月1日)。最低月均气温-2.2℃(2008年2月),最高月均气温26.8℃(2011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6.1℃,最大日较差23.3℃(2006年3月17日)。生长期年平均280天,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48天,最短为23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28.3小时,年总辐射103.2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8天(一般为3月1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227天,最多达271天(198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841.3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68.3毫米(2011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6月最多。

水文特征

普安县境内河道属南盘江、北盘江两大流域。其中南盘江流域面积692.2平方千米,占48.8%;北盘江流域面积732.8平方千米,占51.2%。主要河道有四级河乌都河、马别河、新寨河、石古河4条,总长199.6千米。河流总长度374.3千米,河网密度26.1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0.03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3.44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9.8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乌都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三板桥镇、窝沿乡、罐子窑镇、龙吟镇,长41.8千米,流域面积732.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上寨湾河、大桥河、鱼洞河。

植被特征

普安县地处珠江上游,地势起伏,地形破碎,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森林覆蓋率27.3%,是珠江防护林的重要生态建设区域。本县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呈垂直带发育。主要植被带有高山灌丛草甸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主要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偶见一些落叶乔木呈矮曲林景观;海拔1800—2000米主要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下主要为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

自然灾害

普安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凝冻、倒春寒、秋季低温绵雨等。旱灾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重旱以上等级,春旱主要发生在11月~次年4月,夏旱发生在7月~9月。风雹灾平均一年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4月~ 7月。凝冻灾害每年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1月~2月,最长凝冻时间可达40天。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截止2011年,普安县地下矿藏有煤、黄金、铁、矽、铅、锌、磷矿、石膏、大理石等28种。其中煤炭理论储量172亿吨,为黔西南州煤碳储量的49.33%,规划采用储量32.5亿吨,主要分布在老鬼山背斜的楼下镇、青山镇,盘南山背斜的地瓜镇、江西坡镇、新店乡,土城新田测区的窝沿乡,楼下、地瓜、青山幸福等煤田规模最大,其他各乡(镇)亦有分布,现有兴安、贵全、安宁、宏兴、郭家地等26对生产矿井;黄金储量丰富,泥堡矿区储量为800~1000金属吨;铅锌矿为铅锌共生矿,储量约16.5万吨,其中铅6.7万吨,锌9.8万吨;铁矿总储量214.28万吨;钾矿储量约400吨;大理石矿点8个,面积7.5平方千米,储量约2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截止2011年,普安县境内野生动物有二类保护动物恒河猴、水獭、雀鹰等10余种;三类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和蟒蛇等;境内野生植物以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为主,共118科,639种。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普安县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341578人,比上年末增加4797人,年末常住人口25.6万人。

民族

2013年末,民族以汉族为主,达23.82万人,占71.77%;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彝族、回族、白族、水族、侗族等30个民族,共9.37万人,占28.23%;超过1万人的有苗族、布依族、黎族。 布依族2.9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48%,主要分布江西坡、楼下、高棉、窝沿、罐子窑、龙吟等6个乡(镇); 苗族2.9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4.63%,主要分布在龙吟、白沙、罐子窑、高棉、窝沿、江西坡、地瓜、新店、青山、雪浦等10个乡(镇); 黎族1.3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7.68%,主要分布在新店、雪浦、楼下、罗汉、三板桥等5个乡(镇)。

经济

综述

2013年,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7942万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1089万元,比2012年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2769万元,比2012年增长18.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4084万元,比2012年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16709元,比2012年增长19.24%。

第一产业

普安县第一产业以烤菸、茶叶、草地生态畜牧业、核桃“四大”产业为主。 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3元,比2012年增长16.7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33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9825.5万元,林业产值完成2423.3万元,牧业产值完成36776.3万元,渔业产值完成484.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830.0万元。2013年末耕地面积252804亩,粮食总产量达71110吨,比2012年增长9.93%。2013年末牛存栏47744头,比2012年增长0.04%,牛出栏11136头,比2012年增长10.00%;生猪存栏115889头,比2012年增长0.87%,生猪出栏109116头,比2012年减少1.27%;肉类总产量12305吨,比2012年增长2.94%。

第二产业

普安县是黔西南煤炭主要产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水电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南部青山工业园“煤-电-煤化工-建材”、“煤-焦化-精细煤化工”、北部罐子窑工业园“电-冶-煤”、“煤-焦化-金属冶炼”、东部江西坡特色轻工业园“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 2013年,普安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15541万元(现价),比2012年增长11.2%。完成工业增加值216253万元,比2012年增长21.1%。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单位数1个,总产值完成2360万元,比2012年减少15.7%,资质内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338人。

第三产业

2013年末,普安县全年完成财税总收入12.01亿元,比2012年增长29.0%,一般预算收入5.96亿元(新体制),比2012年增长51.27,一般预算支出17.28亿元,比2012年增长25.3%。 2013年末,普安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66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13.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22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22.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99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33.14%。 2013年,普安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55.1万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44213.9万元,乡村完成11941.2万元。全年全县商品销售额达74679.3万元,按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59164.7万元,乡村完成15514.6万元;按行业分组:批发业销售额完成6307.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完成59320.8万元住宿业营业额完成758.5万元,餐饮业营业额完成8292.7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普安县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126个,其中团体会员1个,创作完成的主要文化艺术作品有:歌曲《姹娜,姹娜》,小品《生要连来死要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5个(民间),演职人员500人,剧院(场)3座(民间),座位780个,每万人拥有9.1个;电影公司1个,年放映2004场次,观众达210万人次;文化馆 1个,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971.34平方米,藏书30576册;档案馆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还有体育休闲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娱乐设施。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8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普安县文化艺术团。 普安县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苗族芦笙舞、海马舞、撵山舞、大花苗多声部合唱和跳脚舞等。举办的文化节有 “中国·普安春茶节”。

教育事业

2013年,普安县全县各类在校学生数53901人,比2012年减少76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比2012年增加0.01%。

科技事业

2012年末,普安县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科技项目29项,完成专利申请29件,专利授权26件,发明专利1件。

医疗卫生

2012年,普安县有14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获上级补助资金622万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万份,传染病防治、爱滋病防治、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等工作落到实处。人口计生工作实现“升位摘帽”目标。完成男女结扎2158例,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78%,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0.94%,常住人口出生率8.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7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建成投用。 2013年,普安县全年卫生机构共123个,比2012年增加24个;卫生机构人员共704张,比2012年增加35人,增速为5.23%。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普安县有体育场地132处。体育社团 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287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登山运动会、篮球运动会等。14.3%的城镇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广播电视

1996年12月建立普安电视台,发射(转播)塔高45米,覆蓋半径2.5千米;1996年12月开通普安有线电视。 2011年末,开通普安新闻、法制等3个栏目;有中央一台、二台及各省级卫视共74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2000户,其中数位电视用户12000户,电视综合覆蓋率99%,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500小时。农村共有35197户农户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器,电视入户率96%。 截止2012年末,普安县完成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7308座广播电视“村村通”。

新闻出版

2011年末,普安县境内有各类印刷复制企业1家,其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家,从业人员共3人;复制单位11家,从业人员共25人。出版物发行机构(网点)销售收入0.05亿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销售0.05亿元。

社会保障

2012年末,普安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757人、5502人、10287人、14028人、9006人;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35万人,发放保险金2080.84万元;28.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5%;366套教师公租房、100套廉租住房、60户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70%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28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3.74万元覆蓋1060户2427人;发放救灾和临时救助213.9万元、冬春救助粮2000吨;5.8万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396元提高到1620元,同比2011年增幅达16%;2893名城镇居民纳入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60元提高到310元,同比2011年增幅达19%,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微型企业140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4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250人,完成职业培训900人;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3969.5万元,发展种养殖户和个体工商户300余户。

环境保护

2012年,普安县编制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普安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投资2979.78万元,实施扶贫生态移民285户1431人,减少贫困人口1.32万人。完成营造林6.83万亩,森林覆蓋率达41.8%,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2.19平方公里,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州下达的指标内。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普安县有邮政网点17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35千米,投递点17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9.5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6.03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0.57万件,征订报纸27.64万份、杂志11.86万册,业务收入930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6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024门,固定电话用户2万户,比2010年减少39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1.32%,比2010年降低0.12个百分点;行动电话用户27.5万户,比上年增加5.8万户,行动电话普及率为82.86%,比2010年提高15.43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304.85千米,主干电缆达58428.4对千米,网际网路连线埠总数4.73万个,其中已占用连线埠总数0.72万个,宽频接入用户0.88万户,比2010年增加0.28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1200万元。 2013年,普安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到13093万元,比2012年增长33.24%。 给排水2012年,五嘎冲水库开工建设,白水水库、甲金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高潮、泡木山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褚寨、白家山等山塘治理工程完工,完成饮水安全工程91处,解决了2.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供电2012年末,普安县完成220千伏雨雪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仙鹤输变电工程;新建雨雪变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35千伏输电线路、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工程;建成10千伏线路83条,安装配电变压器156台,解决了186个集群烤房点2100余座烤房供电问题。园林绿 2011年末,普安县有城区公园1个,公园面积3.1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6.1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 8.67公顷,绿化覆蓋率25%,人均绿地2.89平方米。

交通建设

普安县以公路交通为主,2011年客运总量132万人次,货运总量2.3万吨。沪昆高速高公路过境,境内长26.3千米,双向4车道,有普安1个出口,通往晴隆县、盘县特区。320国道过境,境内长43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晴隆县、盘县特区。313省道过境,境内长49.5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兴仁县、盘县特区。有县乡(镇)级公路15条,总长248.7千米。有县级客运站1个,日均传送196辆客车,日客运量3000人次。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78辆,780吨位;客运汽车72辆,1056座位,客运周转量481万人·千米。 2011年末,普安县城区道路总长度18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6米;道路铺装面积0.166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5.5平方米;有客运三轮车198辆,年客运量146万人次。

风土人情

民族文化

普安县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有苗族的“惹挨德亘”(芦笙棒舞)、采花风情、喇叭苗服饰,彝族的海马舞、 横山歌圩等。 歪梳苗苗族芦笙棒舞苗族芦笙棒舞为县城东北41千米白沙乡莲花寨的苗族民间舞蹈,苗语称“惹挨德亘”,意为“苗族(歪梳苗)撵山舞”。起源于远古祭祀活动,由绞谷(亘子鼓)、索亘(昌子飘)、高桩德亘(港格亘)、嘞干赤四部分组成。舞蹈时,十余人至数十人分别持芦笙和木棒奏乐,再现围猎、跟踪追击、搏杀捕获的原始狩猎活动场面。彝族海马舞传于地瓜镇格拱、三板桥镇梅子井一带。彝族海马舞海马舞源于彝族祭祀活动,套用于婚丧、农耕、庆典、节日等场合。海马舞表演三人一组,其中一人扮马哥,二人扮烈马。表演由四个阶段组成:马帮跋涉;调遣烈马;烈马争斗;降服烈马。伴奏以皮鼓为主,以钹、锣为辅。

土特产品

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茶叶、薄壳核桃、麻糖、牛干巴、龙溪石砚等。

风景名胜

截止2010年,普安县境内的历史人文景区有普安夜郎遗址群;天然风景区有“青山溶洞群”和“普白森林公园”等;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有“水墨金州十八景”之一的“烽火驿道—松岿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松岿寺、白沙烽火台、铜鼓山遗址等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陇家桥、青山清真寺等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普安夜郎遗址群崧岿寺位于县城南22千米,分布在青山镇、雪浦乡、新店乡境内,景区面积400平方千米,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由青山镇铜鼓山遗址、大坡顶遗址、营盘山遗址、大营山遗址、小营山遗址、大园子遗址、狮子山遗址,雪浦乡铜壶山遗址、土司湾遗址、倪大箐遗址,新店乡屯脚河遗址共11处组成。崧岿寺位于普安县城北十五公里的罐子窑镇谭家湾崧岿山顶。黔滇古驿道经此而过,该寺始建于明代中叶。崧岿山周围有五条似龙的山岭环绕,俗称“五龙观”。清顺治年间,曾人善权云游至此,取青松高大挺拔之意,改称“崧岿寺”,1985年12月,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保护单位,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南山湖南山湖位于县城西南郊,为人工湖泊,湖容量134万立方米,景区面积约1.8平方千米,始建于1959年。景区三面青山环抱,四时松柏长青,湖水清澈透明。主要景点有望湖崖、螺蛳湾、水怪石、青漪桥、湖心岛等处。

著名人物

清雍正至同治年间,境内先后共产生2进士、9举人,拔贡、恩贡、岁贡若干。在近现代著名人士有易飞熊、谭本良、罗会廉、张立、张敷荣。

历史事件

普安县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9年)发生在辖区内的庄蹻伐夜郎战事;元末明初至洪武六年(1373年)发生在龙吟镇的苗族仡佬族起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1949年“贵州地下党”在辖区内的活动;1949年12月7日至10日发生在县城驻地(盘水镇)的“黔西南、黔西北和平起义”事件;1980年至2002年发生在青山镇、新店乡、雪浦乡的11处夜郎遗址群发现,2011年10月21日普安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 “中国古茶树之乡”称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