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起义 蔡锷简介_蔡锷怎么死的_蔡锷简介
蔡锷简介_蔡锷怎么死的_蔡锷简介
专业:中本1302 学号:13121801061姓名:任晓玲1.人物简介 2.生平经历 3.蔡锷家庭 4.军事生涯 5.蔡锷与小凤仙 6.后世评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 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 市)人。蔡锷曾经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 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1916 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 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 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 坡先生遗集》)。国葬第一人1917年4月12日, 蔡公魂归故里, 北洋政府在长沙 岳麓山为他举行 国葬,蔡公也成 为民国历史上的 “国葬第一人”。?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 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1887迁至武冈山 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 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 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 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 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 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 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 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先后被授予参政,将军 府昭威将军,军官模范团副团长,经界局督办,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 处上将办事员等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 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 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 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年轻时英俊的蔡锷蔡锷(中)怀抱长子蔡端,左边 潘夫人慧英,右边刘夫人侠贞。蔡锷与长子1915年于北京的合照蔡锷夫人潘惠英和长子蔡端(右)、次 子蔡永宁在一起,1950年代摄于北京+ 原配夫人:刘新英,后蔡锷将其名改为刘侠贞(有段典故,她是妹替姐嫁,蔡锷感念她有 侠义之心,故改名刘侠贞。
),生长女蔡菊莲 (亦作蔡铸莲); 二夫人:潘惠英,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 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名蔡泽琨),次子蔡 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潘夫人二十 几岁便守寡,直到终老,后以教书为生.蔡锷夫人潘慧英蔡锷写给潘慧英的家书致妻潘惠英的家书? ? ? ? ? ? ? ? 【作者】蔡锷 【年代】近代辛亥革命时期 【类别】信札 蔡锷《致妻潘惠英的家书》(9张) 【材质】信笺 【规格】纵25.2厘米、横30.8厘米 【文物原属】1982年蔡锷之子蔡端捐赠 【收藏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 蔡锷儿子(长子):蔡端,是著名爱国将领蔡锷将军之子,1937年毕业于北平辅仁 大学史学系,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 科员,驻南非总领事馆随同领事,后在国 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97年9月15日在北京 逝世,终年84岁。 + 蔡锷儿子(次子):蔡永宁,原在北京体 育学院工作,后调离。在文革中死于非命, 生平不详。蔡锷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 乡(原名蒋河桥乡)蔡锷村,蔡 锷故居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停 车场,大概长宽各20米,还是黄 泥草坪地面,有些地方有积水, 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车辙。
一部分 是故居和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亩, 其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故 居坐南朝北,东侧坐东朝西建有 两层楼的陈列馆,故居和陈列馆 后面有片茂密的小树林。故居前 面正对着有一条米把宽的砂石路, 其余空地有稀疏的柑橘树。故居 系土砖平房,正面3开间,东面一 偏房为厨房。原房于1950年倒塌, 后辟为橘园。1991年当地按原貌 进行了修复,并将东边的民居改 造成蔡锷生平事迹陈列馆。洞口蔡锷公馆?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 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 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蔡锷(1882-1916), 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其青少年时代 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 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 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 米。 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 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 联“修文演武又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 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 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 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 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
戏楼于1945年烧毁。 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 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为单 檐硬山,盖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蔡锷简介,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治军严明,并以身作则。他在云南都督任 内,曾令参谋部汇考中外律例,制颁《简明军律》 四十七条,内分“叛乱”、“擅权”、“辱职”、 “抗命”、“暴乱胁迫”、“侮辱”、“逃逸”、 “损坏军用物品”、“掠夺”、“关于俘虏之罪” 及“违令”等十一章。并制颁《军队手牒》,强 调军人“宜忠国家,宜敦信义,宜重俭朴,宜守 纪律,宜尚武勇”。明确规定,“自宣布之后, 一律实行”。又转发了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关于 严禁私自劝募军饷的命令。?在反袁护国期间,蔡锷本着开源节流的精神,始终坚持了护国第一军在四川 前线抗拒北洋军的艰苦战斗。开始,由于军费困难,护国第一军推迟了自昆 明向川南的进兵日期。出发时,所携带子弹,每一士兵平均仅300发,炮弹 更少。至川南后,经作战两个月,消耗甚多。由于后方唐继尧未能及时接济, 蔡部械弹及粮饷均极感拮据。1916年2月底,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从总司 令部所在地永宁驰赴纳溪前线指挥,与士兵同甘共苦,坚持战斗。
生活的艰 苦,令人难以想像。他们“鏖战经月,日眠食于风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 外”,“平均每日睡觉不到三个钟。吃的饭是一半米一半砂硬吞”。后来蔡 锷也致电梁启超“诉苦”说:“自滇出发以来,仅领滇饷两月。半年来,关 于给养上后方毫无补充,以致衣不蔽体,食无宿粮,每月火食杂用,皆临时 东凑西挪,拮据度日。”梁不日给蔡复电,感叹不已:“勘电卅奉,雒诵泪 下。……弟之严明刻苦,真可敬也。”及至广西、广东、浙江等省宣布独立 后,四川陈宦要求蔡锷拨给援军。蔡对此有苦难言,他在致戴戡等人的复电 中说:“(陈)今竟求援于我,毋乃乞米于丐?” 护国军出师时有严明的军风纪,要求“一律严守军纪,保持秩序,勿失 严整”;不得“乱入民家”;“购买须要公开,不得依势估压。”这样的军 队。深受人民拥护,出现军民亲如一家的动人景象:护国第一军“出征以来, 未滥招一兵,未滥收一钱,师行所至,所部士兵未擅取民间一草一木。”因 之,在川南战斗中,所部连续“五月无饷,而将士不受馈一钱蔡锷简介,蜀人爱戴之 如骨肉也。”dz也曾指出:“自滇以达蜀地,无不箪食而迎”。后来大总 统黎元洪在为蔡锷国葬所致祭文中也以赞扬口吻说:“君故贫,靡有康食, 而务敏于学,及御事至专阃,所入悉分赡隶军者。
驭士卒严而有恩,皆乐为 致死。”蔡锷这种艰苦奋斗、身先士卒的精神,感人至深,鼓舞了为共和而 战夺取反袁胜利的广大官兵。?时期:民国 尺寸:长99厘米 这把刀,精美绝伦的刀鞘为金 属所制,弧形钢质刀身,由于采用 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 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身中间起 脊,近刀脊处有很长的血槽,刀尖 为侧锋。刀柄较长可供双手持握, 包裹刀柄的鲨鱼皮上布满半透明颗 粒,为天然形成,既坚硬又美丽。 鲨鱼皮上嵌有铜质镀金花饰,除传 统的菊花外,还有五色旗、铁血十 八星旗、五角星及“共和”两字。 刀柄处装有錾刻华丽花纹的铜质镀 金护手。?护国战争后期,蔡锷将军由于艰苦征 战,喉症久病不医,病情加剧以致不 能发音,只能以笔代口处理军务,便 到护国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洲驿叙蓬溪 附近的永宁河渔舟中养病将息。永宁 河畔,翠竹夹岸,岩石壁立,山河依 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 挥毫题写“护国巖”三字,并撰《护 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永宁河 岸的峭壁之上,永为纪念。著名的四 川诗人吴芳吉在他的长诗名篇《护国 岩词》中赞曰:“护国岩,护国军, 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 一朝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 长享护国名。
”这首《护国岩词》在 上世纪四十年代被选入中学国文课本, 广为传诵,护国岩也因此名声远播。 1991年,护国岩题刻被四川省人民政 府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蔡锷与小凤仙?蔡锷与小凤仙结 识于青云阁的普珍 园。蔡锷与小凤仙 的故事被许多野史 所记载,也曾多次拍 摄为影视作品.对其 真实性各自说法不 一。关于蔡锷与小凤仙爱情真伪的说法? 事实上,蔡锷和小凤仙并没有像流传的那样亲密。历史上,蔡锷确实与小凤仙相识,但一开始就有政治目的,那就是 利用小凤仙作掩护逃离北京。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 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 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 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 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 亲密;二、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蔡锷去世后,关于小凤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从此不知 所踪”。这个结局更像是《三国演义》里对貂蝉下落的处 理。另一种说法是,小凤仙重操旧业,晚年又数度改嫁, 终老于沈阳。有后面这个世俗故事做参考,“不知所踪” 确实更具美感,但那显然不是事实。人物评价?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 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 了较突出的贡献。

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 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 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 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 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 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 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