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族人长相 图片 石勒简介
石勒简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石勒简介 石勒(274—333.8.17),字世龙,原名,上党郡武乡县(山西榆社县境)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 的建立者,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石勒简介。 石勒这个姓名,是后来汲桑替他取的。他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种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 父亲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曾为部落小帅。石勒出 生后,经过西晋的短期统一,随即进入八王之乱的混 乱年代。 石勒十四岁时,随同邑人到洛阳做小买卖,曾倚上东门长啸,被大官僚王衍看到,王衍对左右说: 书石勒载记》)。遂派人来抓他,幸而石勒已先离开。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晋书石勒载记》)。 其父周曷朱性格凶粗,不被部落的人所依附。
周曷朱 便让石勒代父督摄所部胡人,很得人心。 并州(山西省大部及邻近的河北、内蒙部分地区)一带,魏晋以来,官僚地主们拥有许多佃客。尤 其是“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书王恂传》)。石勒青年时由于生活贫困,就曾当过 邬人郭敬、阳曲宁驱的佃客。郭、宁认为石勒不同于 一般人,所以对石勒另眼相待,并且在困难时还能对 石勒予以周济。 西晋太安年间,并州发生饥荒,社会动荡不安,胡人佃客乘机散走,石勒就投靠于宁驱。北泽都 尉刘监要缚卖石勒为奴,宁驱把他藏匿起来,幸而获 免。于是石勒潜行,拟转投纳降都尉李川,路上遇到 郭敬,泣诉饥寒之苦,郭敬即以货卖所得,供给石勒 的衣食。
石勒目击当时灾荒严重和掠卖胡人为奴事, 诱将冀州(河北中、南部及山东西端与河南北端)就谷,因执卖之,可以两济”(《晋书石勒载记》)。郭敬深以 共锁于一枷,驱向山东(太行山以东一带)出卖。石勒当时二十多岁,也在被掠卖者之中。幸而郭阳是郭敬 的族兄,郭时是郭敬的侄儿,他们受郭敬之托,所以 石勒在路上未吃大苦。到山东后,石勒被卖与茌平(山 东茌平县)人师欢家为奴。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老百姓时常听到鼓角之----------------------------------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声、或者产生鼓角之声的错觉,这是不足为怪的。石 勒和诸奴在田野耕作时,就常听到这种声音。石勒还 说到在家乡种田时,同样也曾听到这种声音,并说:“吾 幼来在家恒闻如是”(《晋书石勒载记》)。
大家即将此 告知师欢,师欢也因石勒相貌非凡,就免掉石勒奴仆 的身份。 师欢的家邻近于西晋的一个牧马场,师欢与牧帅汲桑常相往来。石勒借机以善于相马为由结识了 汲桑,从此开始了收揽人才、积聚力量的工作。起初 奔,号称十八骑。石勒就以这十八骑为基本力量,向茌平牧场东面的赤龙、骥等马苑中夺得苑马,乘马到 远方掠夺丝绸珍宝等物,用以结好于汲桑。 这时,八王之乱已经进行多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早已于元康元年(291 年)被杀;赵王司 马伦于永宁元年(301 年)称帝,但于同年被杀;齐王司 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也相继败死;永兴元年(304 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于荡阴大败晋惠帝,逼迁惠帝于邺(河北临漳县西南)。这时,东瀛公司马腾、安 北将军王浚举兵攻邺,司马颖战败,挟惠帝南走洛阳,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河间王司马颙又派张方逼惠帝与成都王颖西入长安。
同年,匈奴刘渊于左国城(山西离石县东北)称汉王, 李雄于成都称蜀帝。即永兴二年(305 年),东海王司马 越起兵西攻长安,司马颙惧怕不敌,废除司马颖皇太 弟的位号。但司马越的军队终于攻入长安,司马颙、 司马颖最后都被杀死徐邈简介,司马越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 了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 当成都王司马颖西入长安后,邺城空虚,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就于七月起兵,自称将军,于赵、 魏地区起兵反晋,众达数万。石勒随即同汲桑一起, 投奔公师藩。这时,“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 焉”(《晋书石勒载记》),石勒的姓名由此而来,从这 县,杀二千石、长吏等晋官吏。于是,公师藩命石勒为前队督,转而攻打邺城。结果晋范阳壬司马琥遣其 将苟晞率部前往救援,与广干太守丁绍合击,公师藩 败退。次年八月,公师藩率军由白马(今河南滑县东) 南渡黄河时,遭苟晞军突袭,被斩。汲桑、石勒逃匿 于茌平(今山东茌平西南)的牧苑中。 石勒初次作战就遭到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率领苑中牧人,劫出郡县狱中囚徒,并招纳山泽逃 亡之人,许多人都来归附,他就带领这支队伍协助汲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永嘉元年(307年)三月,汲桑再次起兵反晋, 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扫虏将军,任前锋,连克郡县。
汲桑宣称为成都王司马颖报仇,讨伐东海王司马越及 其弟弟东瀛公司马腾。司马腾这时已进爵为新蔡王, 镇守邺城。邺城经过战乱,府库空虚,人民生活痛苦。 司马腾自并州东下时,尽携府藏所有,又掠卖胡人, 所得资财甚丰,但十分吝啬,不肯济人之急,因此,“人 不为用”(《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五月,汲桑大破 晋魏郡太守冯嵩,长驱直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汲桑与石勒一举攻下邺城,马腾轻骑出逃,为汲桑部 将李丰所杀。汲桑军杀万余人,掠妇女珍宝而去。 汲桑等又转兵自延津(今河南汲县东)渡黄河,南攻兖州(治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此时,掌 握晋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闻讯大惊,急命苟晞及将军 王赞迎击。双方在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阳平(今山 东莘县)之间相持数月,交战 30 余次,互有胜负。七 月,司马越亲自统兵屯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声 西),汲桑退守清渊(今河北馆陶西北)。九月,苟晞继续追击,破汲桑营垒8 座,斩万余人。汲桑、石勒率 余部准备投奔汉王刘渊,于赤桥(今山东聊城西北)遭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晋冀州刺史丁绍截击,再败,汲桑逃向茌平,石勒逃 奔乐平(今山西和顺西北)。
这时,胡部大(少数民族的一部之长)张[勹+背]督、冯莫突,拥众数千人,壁于上党(山西襄垣县 东)。石勒前往相从,深被亲昵。石勒对张[勹+背]督说: “刘单于举兵诛晋,部大距而不从,岂能独立乎?”张 [勹+背]督说:“不能。”石勒说:“如其不能者,兵马当 有所属。今部落皆已被单于赏募,往往聚议欲叛部大 而归单于矣,宜早为之计”(《晋书石勒载记》)。张[勹 +背]督素无智略,接受了这一建议,于十月随石勒归 附汉王刘渊。石勒不但自己招徕人马,而且扩大了刘 氏势力,刘渊自然十分高兴,就封张[勹+背]督为亲汉 王,冯莫突为都督部大,而封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 王。石勒改张[勹+背]督姓名为石会,意思是张[勹+背] 督幸而与石勒自己相会合。 时乌桓族的张伏利度,拥众二千人,壁于乐平,刘渊屡次相招而不来。于是,石勒假装得罪了刘 渊,投奔伏利度,伏利度大悦,和石勒结为兄弟,派 勒带兵攻掠,所向无敌,深为诸胡人所畏服。石勒知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道自己是众望所归,就借一次聚集的机会,抓住伏利 度,并即当众询问:“今起大事,我与伏利度孰堪为 主”(《晋书石勒载记》)?诸胡人皆推石勒。
石勒当场 释放伏利度,带领这支队伍归于刘渊。刘渊加封石勒 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将伏利度部众拨与石勒指挥。 从此,石勒既获得了张[勹+背]督和张伏利度的部众, 又是在汉刘渊政权的统领下,形成一支相当独立的军 事力量,和初起时的依附汲桑、公师藩的情况大不相 同,而且日益发展和壮大起来。 石勒归附匈奴刘氏的汉王国后,在名义上是接受汉王国的指挥,事实上也得到刘氏指挥下其他部 队的声援和配合,从而成为匈奴刘氏的一支方面军, 驰骋疆场,既助刘氏灭掉西晋,也逐步为自己建立后 赵政权打下基础。 年)正月,汉王刘渊为扩展疆土,灭亡西晋,分遣其子抚军将军刘 聪等10 将南攻太行山一带要地,石勒等10 将进攻冀 州。二月,石勒进攻常山(今河北正定西),为晋骠骑 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王浚所击败。五月, 刘聪攻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遭晋督护北宫纯反击, 失利。七月,刘渊亲率军攻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晋平阳太守宋抽逃走,河东太守路述战死,刘渊遂迁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九月,石勒及王弥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晋魏郡太守和郁弃城而逃。
晋廷遣车骑将军王堪屯兵东燕(今 河南封丘北)阻击石勒;豫州刺史裴宪屯白马(今河南 滑县东)抵御王弥;平北将军曹武屯大阳(今河南三门 峡市北)防范蒲子汉军。 十月,刘渊即帝位,改元永凤。封石勒为平东大将军,持节。十一月,晋上党太守刘惇率鲜卑兵 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击败汉镇东将军綦毋达。石 南汲县)、顿丘(今河南濮阳北)等地,各地坞堡武装50余垒叛晋归汉。石勒即假予这些垒主以将军、都尉的 名号,给予印绶,从中选其强壮者5 万人为汉军,“老 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 《晋书石勒载记》)。 至此,石勒实力骤增。 石勒帮助刘氏沉重打击了西晋,永嘉三年(309 年),刘渊封石勒为安东大将军徐邈简介,开府置左右长史、 司马、从事中郎等僚属。于是,进而俘斩了魏郡太守 王粹、冀州西部都尉冯冲,并攻杀乞活赦亭、田禋等。 三月,晋左积弩将军朱诞降汉,向汉王刘渊具告晋都洛阳防御孤弱,劝其进攻。刘渊遂以灭晋大 将军刘景为大都督、朱诞为前锋都督,率兵攻黎阳(今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河南浚县东北),克之;又败晋车骑将军王堪于延津(今 河南汲县东)。
刘渊为从北侧掩护太行山以东方面的作战,于四月派石勒攻巨鹿(今河北宁晋县南)、常山(今河北 正定西),旋又对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展开攻击, 连克郡县坞堡百余个,部众增至10 余万。此时石勒将 在这一带所罗致的“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 为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 豫等为将率”(《晋书石勒载记》)。由于吸收汉族地主中的才智之士为其出谋划策,从此,石勒这支军队才 真正成为多谋善战的军事力量。 不久,刘渊命征东大将军王弥与楚王刘聪会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以石勒率7000 人为前锋。晋 并州刺史刘琨遣部将韩述、黄肃分兵两路阻击,刘聪 击败韩述于西涧(今山西长治西),石勒破黄肃于封田 (今山西长治西北),晋二将皆战死。晋执掌朝政的太 傅司马越又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等率军 数万人迎击刘聪,王旷不阻水守御而冒入太行山区, 与刘聪遭遇,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败,施 融、曹超战死。刘聪又连克屯留(今山西屯留南)、长 子(今山西长子西南),斩获1.9 万人,晋上党太守庞淳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献壶关降汉。
刘琨只得命部将张倚继任上党太守,据 守襄垣(今山西襄垣北)。刘聪又分兵攻晋阳(今山西太 原西南),不克。汉军在并、冀州接连告捷,为攻打洛 阳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月,晋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王浚遣部将祁弘与鲜卑段务勿尘部合击石勒于飞龙山(今河北元 氏西北),石勒大败,死者万余人,石勒只得退守黎阳 (河南浚县东)。十一月,军石勒率部北上进攻信都(今 河北冀县),斩晋冀州刺史王斌。晋骠骑大将军王浚自 领冀州刺史。车骑将军王堪、北中郎将裴宪奉诏联兵 反击石勒,石勒撤军阻击。晋魏郡太守刘矩以郡投降, 石勒让刘矩为中军左翼。石勒乘势进至黎阳(今河南浚 县东北),裴宪弃军逃奔淮南,王堪部退保仓垣(今河 南开封西北)。石勒因功被授予镇东大将军,封汲郡公, 持节,其余如故。石勒辞而不受。 晋永嘉四年(汉河瑞二年,310 正月,石勒率军南渡黄河,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汉征东大将军王弥率部3 万前来会合,共同进攻晋兖、 徐、豫各州。二月,石勒军袭鄄城(今山东鄄城北), 杀晋兖州刺史袁孚,旋即攻占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 斩晋车骑将军王堪。后又转兵北上再渡黄河,进攻冀 州广宗、清河、平原、阳平各郡县,当地民众9 万余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人归附石勒。
七月,石勒与楚王刘聪、始安王刘曜及安北大将军赵固等部围攻晋河内太守裴整于怀(今河南武 陟西南),欲控制河内地区(今河南沁阳一带)。晋廷命 征虏将军宋抽率部北上救援,石勒、王桑率部逆击, 宋抽兵败战死,河内民众执裴整投降。 同月,汉王刘渊去世,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长刘和,即帝位。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 刺史、汲郡公,持节、开府、都督、校尉、王等如故, 石勒辞而不受。刘聪为实现其父刘渊的遗愿,遂于十 月派河内王刘粲、始安王刘曜及征东大将军王弥率军 于大阳(今河南三门峡市北)会合,并大败晋监军裴邈于渑池(今河南洛宁西)。晋军固守洛阳,汉军围攻不 下,遂长驱直入洛川,兵分二路:刘粲军出辕辕(今河 南登封西北),攻掠梁、陈、汝、颍地区(今河南中部、 北部),陷垒壁百余;石勒军则出成皋关(今河南荥阳 汜水镇),进围晋陈留太守王瓒于仓垣(今河南开封西 北),石勒为王瓒所败,退守黄河北岸的文石津(今河 南滑县西南)。汉再攻洛阳行动遂告结束。 当时,关中部分流民流徙至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就食,九月时,晋廷诏命其归返乡里,流民以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关中饥荒,皆不愿归。
当地官吏遣兵押送,强行限期 出发。流民走投无路,遂在京兆人王如的领导下举行 起义,乘夜袭破晋军。随后,严嶷、侯脱等皆集结流 民响应,进攻城镇,杀晋官吏。流民军旋即发展到四、 五万人,活动于汉、沔及襄阳一带。王如自称大将军、 领司、雍二州牧,称藩于汉。 十月,晋太傅司马越因洛阳饥困日甚,召各地晋军增援,但未有至者。晋征南将军山简遣部将王 万部应召赶赴京城,进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被 王如击败。王如趁势纵兵大掠沔、汉地区(今河南西南 部),进逼襄阳(今属湖北),山简保城自守。严嶷率军 攻城,山简军不敌退屯夏口(今武汉武昌)。 不久,石勒率军渡河,直趋南阳(今属河南)。王如、侯脱、严嶷等虽然称藩于汉,但害怕石勒来攻, 占据其地,王如就与石勒结为兄弟,并厚礼贿赂石勒。 万人屯襄城(今属河南)阻击石勒,被石勒击败,皆其所俘。石勒军进屯宛北。时侯脱据守宛城,王如 据守穰(今河南邓县),二人平素不和。王如遂重赂石 勒,让石勒去攻侯脱。石勒正拟扩张自己的势力,立 即令军士夜中吃饱饭,喂好马,鸡鸣时出发,天亮时 直逼宛城。石勒攻克宛,杀侯脱。严嶷率部前来救援, 见侯脱已死,因而降于石勒。石勒囚严嶷送于刘聪,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石勒军队由于有了新的增员,军势更盛。
于是又转军南攻襄阳,沿汉江而下,占领江西(隋唐以前, 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为江西)垒壁 30 座。旋还军转攻襄城,王如遣其弟王璃率骑兵2.5 伪装前来犒军,想袭击石勒,结果兵败被歼。于是,石勒又再回军到江西。王如军因粮草告尽,于永嘉六 年(312 年)投降晋扬州刺史王敦,王旋为敦所杀。 石勒第一次转战和屯兵于江汉一带,从永嘉四年十月到五年(301—311 年)正月,经过了三、四个 月,他“盖欲有雄据江汉之志”(《晋书石勒载记》)准 备据守江、汉。但因军中乏粮,疾疫流行,并且琅邪 王司马睿又派兵前来抗击,石勒遂依谋主张宾之策, 于五年正月率军北上,渡过沔水。二月,率军攻占新 蔡(今属河南),杀晋新蔡庄王司马确于南顿(今河南项 城西);又进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斩晋平东将军王 在永嘉四年十一月时,晋执掌朝政的东海王司马越因洛阳势孤日危,为保存实力,以南攻石勒军 为名,企图回到他的封国东海(山东郯城县北)以自全。 率晋室重臣及甲士4 万人,经过许昌,出屯项城(今河 南沈丘),只留下右卫将军何伦等保护晋怀帝留守洛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阳。
晋青州刺史苟晞因移文州郡,声讨司马越的罪状。 晋怀帝司马炽也痛恨司马越擅领军队离开京城,手诏 与苟晞,令其讨伐司马越。永嘉五年(311 年)三月,司 马越忧惧成疾,死于项城。临死前将后事托于太尉王 衍。随后由晋廷朝臣、军队10 余万护送司马越灵柩准 备还葬于东海(今山东郯城北)。 石勒闻讯后,于四月率轻骑追至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石勒用骑兵四面 包围晋军,用箭猛射,10 余万晋军无统一号令,只顾 逃命,未被射死的也因自相践踏而亡,无一幸免。王 衍与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 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超、吏部尚书刘望、豫州刺名 刘乔、太傅长史庾顗等被俘。王衍与众人皆怕死,并 为自己陈说。王衍这位当时的清谈领袖竟对石勒说他 自己本无宦情,不豫世事,并劝石勒称帝,企图免死。 石勒大怒说:“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 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耶!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书王衍传》)!唯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意气自若,呵斥众人说:“今日之事,何复纷纭”(《晋书石勒载 记》)!石勒甚以为奇,于是将诸王杀于外,死者甚众。 石勒“重王衍清辨,奇范神气,不能加之兵刃,夜使人 排墙填杀之”(《晋书石勒载记》)。

王衍临死前才懊悔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说:“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 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王衍传》)。石勒同 时斥责司马越是扰乱天下者,劈其棺而焚其尸。 留守洛阳的左卫何伦、右卫李恽闻知司马越病死,即奉裴妃、司马越子司马毗东撤。何伦等人及 护卫军行至洧仓(今河南鄢陵西北)与石勒遭遇,石勒 大败晋军,除裴妃、何伦几人逃脱外,司马毗及宗室 48 王全部被石勒俘杀。 宁平城之战,石勒及时抓住战机,轻骑奔袭,终将晋室仅剩的核心力量基本歼灭。司马越、王衍这 些贵族官僚本想保全自己,结果不但不能如愿,反而 自取速亡,并且使洛阳守卫更加空虚,促使西晋更快 地灭亡。所以,司马越、王衍这些人确是罪有应得。
而石勒的消灭东海王越这股势力,为后来合力攻破洛 阳灭亡西晋创造了条件,也是他收拾人心扩大影响之 消灭司马越的力量后,石勒率领精骑三万,由城皋关而入,与匈奴汉帝刘聪所派遣的刘曜、王弥 等会师,共攻洛阳。六月,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至 平阳,石勒仍率部返回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一带。刘 聪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石勒固辞不受。此时,石勒 得悉晋臣苟晞已在蒙城(今河南商丘市东北)拥戴豫章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王司马端为皇太子,置行台,并任己为录尚书事、都 督中外诸军事时,即于九月发兵进攻,攻占阳夏(今河 南太康),擒晋陈留太守王赞;又转袭蒙城,苟晞及豫 章王司马端战败被俘,石勒以苟晞为左司马。此后, 中原一带基本上已为汉军所占。
刘聪授石勒为征东大 将军、幽州牧,石勒固辞不受。 石勒军和王弥军是占据中原汉军中二支最强的队伍。王弥是东莱(山东掖县)人,晋惠帝末年, 军,后归附于刘曜,与刘曜、石勒等再次进攻洛阳。至攻破洛阳这一战,弥军先登,受汉帝刘聪封为大将 军、齐公。在群雄角逐时,互有相图之心。 九月,王弥谋士刘暾劝弥与其占据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东北)的部将安东将军曹嶷联兵共同消灭 请石勒同会青州。但刘暾中途被石勒抓获处死,王弥图谋败露而不知。适逢弥将徐邈、高梁引所部兵离去, 弥兵渐衰。及石勒活捉苟晞后,王弥写信给石勒,故 劝石勒乘机诱而取之,说:“观王公有青州之心,桑梓----------------------------------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时王弥军与晋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将军刘瑞相持,形势危急,而石勒兵攻蓬关“乞活”陈午不 下。
王弥请求石勒增援,石勒未许,张宾说:“明公常 恐不得王公之便,今天以其便授我矣。陈午小竖,何 能为寇?王弥人杰,将为我害”(《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遂从张宾之言,亲率军往援,击败晋军,斩刘瑞。 争天下者,公不早图之,而返攻我曹流人。我曹乡党,终当奉戴,何遽见逼乎”(《晋书石勒载记》)!石勒遂 请王弥赴宴于已吾(今河南睢县东南),王弥不顾部属 劝阻,贸然前往。席间,石勒发伏兵杀王弥,后又兼 并其部众。转而表奏汉帝刘聪,称王弥系因叛逆被杀。 刘聪遣使斥责石勒擅杀大将,目无君王,但因知石勒 兵盛,只得又加封其为镇东大将军,督并、幽二州诸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军事,领并州刺史,以安抚其心。这样,石勒就除掉 了他逐鹿中原时的一大对手。
苟晞等虽降于石勒,但石勒恐其叛走,即以谋叛罪名把他杀死,实即更彻底的消灭异己的力量。 自杀王弥后,在名义上石勒仍为汉刘氏之臣,实际上 他已在独立行动了。 石勒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消灭西晋在中原最后的一支力量苟晞部,旋又铲除汉军在中原地区的 主要对手王弥部,遂乘胜南下,于十月率兵攻掠晋豫 石勒再次向南方活动于江淮一带,屯兵于葛陂四个月左右。在葛陂曾经修缮室宇营垒,劝课农耕, 向临时任命的地方官征收“义谷”,以供士卒粮饷,并 且制造舟船,准备进攻建业。于此足见其雄心。但为 什么跟上次一样,还是回军北上呢?仔细研读刘琨《与 石勒书》,可以窥见其中消息。 当初石勒被掠卖于茌平时,与母亲失散。并州刺史刘琨知道石勒母亲及侄儿石虎的下落时,派部 下张儒护送他们前来,并写信给石勒说:“将军发迹河 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虽自古名将,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翕尔云合,忽复星散,将军岂知其然哉?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
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昔 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 名,聚而为乱。将军以天挺之质,威振宇内,择有德 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长享遐贵。背聪 则祸除,向主则福至。采纳往诲,翻然改图,天下不 足定,蚁寇不足扫。今相授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 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总内外之任,兼华戎之 也。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建功业者,则有之矣。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 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 吴同契,所谓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但得精 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实事,皆张儒 所具”(《晋书石勒载记》)。 信的结尾,劝勒降晋,石勒没有答应,并且回信拒绝,这是意料中事,姑且不谈。而刘琨信中谈 到石勒“饮马江淮,折冲汉沔”,即两次向南方进军, 陂的事,一般注意到葛陂屯军而忽略了前者。再则信----------------------------------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中一再强调了石勒没有固定的立足点,虽然百战百胜 而飘忽不定,未能掌握到必要的土地和人民,也就是 没有立国之本,并且要石勒考虑这个重要问题。
这对 石勒的启发很大。要树立王霸之业,就必须拥有必要 的土地与人民这样的据点,这样的据点应在何处才合 适,这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必须选得其地。上次屯兵 江西和这次屯兵葛陂,显然表明石勒要以汉沔或江淮 之间为据点的。可是,这是否合适呢?应由事实来作 回答。首先,江淮或江汉间的气候水土,北方士兵不 能适应,霖雨和时疫流行,造成大批士兵的饥饿和死 亡,石勒屯兵这里两次,就两次遇到这种情况。其次, 南方习于水战,北兵非所敌,如自葛陂退兵时,石虎 想夺取东晋粮船而大败,即是一证。再则江汉、江淮 间是东晋对北方的门户或屏障,要保住江南政权,就 必定以死力来保住这些地方,石勒两次南来,琅邪王 司马睿就两次结集大军进行抗击。事实证明,以江淮 或江汉为据点是不行的,必须重新考虑。刘琨《与石 勒书》著重提出立足点的问题,这对石勒的重新考虑 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有很重要的关系。 从当时具体形势来看,江汉、江淮均不可作为据点,据点非北方不可。从北方形势来看,关中、 河东各有其主,则唯有选择河北为当。这样重大的决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策,在石勒集团中经过大争论,最后才由石勒本人作 出决定,这是关系到石勒集团成败的关键,大争论必 不可免,而且是集思广益之方。
争论发生在永嘉六年(312年)二月。时石勒 屯军葛坡(今河南新蔡县西北),构筑垒壁,课农造船, 准备南攻建业(今南京)。镇守建业的晋琅玡王司马睿 会集江南兵力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以镇东长史纪瞻 任扬威将军,都督诸军以防御石勒。时江淮地区连降 大雨,汉军饥疫,死者大半,东晋又派扬威将军纪瞻 督率大军集于寿春(安徽寿县),军情紧急。 石勒遂召集部属商议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投降,并求扫平河朔以赎罪,等东晋退兵后再图他计。 石勒听后,愀然长啸。中坚将军夔安建议先移营高地 以避水,石勒说:“将军何其怯乎”(《晋书石勒载记》)! 孔苌、支雄等三十余将官建议:“及吴军未集,苌等请 缚取司马家儿辈。”石勒笑著说:“是勇将之计也”(《晋书石勒载记》)。还各赐铠马一匹,以示嘉奖。最后 石勒对张宾说:“于君计何如?”张宾说:“将军攻陷帝 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 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去年诛王弥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后,不宜于此营建。
天降霖雨方数百里中,示将军不 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伐叛怀服,河朔既定,莫有处将军之右者。晋之保寿春, 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晋书石勒载记》)!石勒经过两次向南进军的实际经验教训,也认识到据点 必须选在北方,而刘琨的启发,张宾的划策,在关键 时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故石勒决策回军北上,在河 北一带建立据点,这是其霸业的重大转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