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 他说他今天掉到一条大鱼 扩句 写出细节描写 怎么写?
他说他今天掉到一条大鱼 扩句 写出细节描写 怎么写?
他说他今天掉到一条大鱼 扩句 写出细节描写 怎么写?
他说他今天钓到一条大鱼
小李他说他今天在白洋淀钓到一条大鱼
张村李兴他说他今天下午在白洋淀湖心岛钓到一条大鲤鱼

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扩句 他说我爱你
他抚摸着我的脸深情并微笑的说我爱你。他居然在商场门口对着众人说我爱你
以的泪珠写出细节描写部分
生命总是在自己的啼哭中开始,于别人的泪水里抵达终点。医学上认为,眼泪有清洁眼球的作用,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性反映,从胎儿时开始,就有了基础泪。于是,泪水就给生命打上了烙印,直到生命结束后,或许还有泪水在记忆你已经飘逝的灵魂。
人是情感的动物,有七情六欲,不能长期压抑在心底,显现于外,不外乎表情、语言、动作等,喜也好,悲也罢,哭着笑着,泪水就在眼眶中积聚,水一样地流,一滴一滴便是情感的世界。这世界里有真也有假,有呼唤也有陷阱……
泪水不仅与伤感、悲痛有关,也和喜乐有关。怒极反笑,喜极而泣,人在巨大的惊喜或者幸福之前,一时难以找到最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而泪水往往先之一步淋漓而出。笑中有泪,性情率真,然其后之诸多感慨复杂情感一时之间是难以道尽的,全部凝聚在这夺眶而出的液体之中了
茹志鹃的《百合花》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至少6句,并写出细节描写的作用
对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又如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痛失战友悲愤心情。
再如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挂破衣服并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并略带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出现,通讯员“已经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加上下面对“我”的“后悔”心情的描写,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第三次出现,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抬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抱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第四次出现,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包含着对当初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
怎么写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有很多,你可以细分为人物的细节和景物的细节或者事件的细节。就相当于电视的特写镜头。人物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语言、肖像(外貌或者神态)、动作等描写,主要是要抓住某一个动作或者细节,进行详细描写。景物细节就是抓住局部,来详细描写。
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1.我用两个胳膊艰难地支撑着身体,以能跟蜗牛一比的速度爬出了被窝,真是一刻也不想离开这温暖的地方啊!【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2.被里被外可真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刚离开被窝,我便感觉到一股铺天盖地的冷空气向我笼罩过来,顿时浑身颤抖,战栗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3.见我醒来了,老妈命令道:“董毅,快点起来。刷牙洗脸之后去买些早点,然后再给我看锅子。”这一连串的炮轰式命令顿时让我脑昏眼涨,我有气无力地说:“这才几点啊?让我再睡会儿吧。”“这可不行,‘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嘛!赶快给我起来!”【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
4.妈妈眼珠一转,说道:“不看也行,你要把作文写好了。”“好吧。”【动作加语言】
句子太多了,这几句够了。希望对你有用
细节描写(扩写)
音序:X J M X
音节:xi jie miao xie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1. 场景细节描写。例如: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 服饰细节描写。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细节描写。例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句(2)属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 动作细节描写。例如: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
(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句(3)(4)中“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 “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 心理细节描写。例如: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细节描写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文章中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细节描写怎么写呀?
美,在细节处闪现。
——题记
一
她回过头来,轻轻的一笑,又转身走了。
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蝴蝶透明薄巧的羽翼轻轻地拍打过我的眼帘。她向下弯弯的眼角充溢着快要流出的光,那么一瞬间的表情,而我却记住了。
那是一股温柔内敛的眼波,让人想起江南微湿的风,清晨斑驳的梦和一碗夹着荷叶香的小米粥。不花哨,不张扬,甜甜糯糯的眼神一流转,便让人记下了。是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种不易察觉的眼神,欣赏的人挖掘开来便成了一份珍藏。
我闭上眼睛,那一瞬间的眼波又泛滥起开来,伴随着的还有漫漶缠绵的风,葳蕤细致的雕花。一切温柔潮湿而美妙曼丽的意向都随着这个细节铺陈开来。是“绿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是“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雨打窗台湿绡”……青墙仿佛铅笔细细的勾勒,刚染完的蜡布挂在空中发出厚重的声响,带着铜箍的朱红木桶泼出小瀑布一般的水,散着菊花香的浓茶氤氲出重重叠叠的水汽。这一切都在她那一瞬间的眼波里流淌,静静的,带着时空停止悠然自得的神气。是江南吗?是流水吗?是温婉吗?是细致吗?无需多答也无人来应。
这样的细节,是郁绿丛中盛开的白色小花,隐隐绰绰的散发出温柔的幽香,他只等待有心人的采撷。
二
CD光盘转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一支翠绿小虫在振颤着翅翼。音乐随即流淌出来,化为烟雾与尘埃,向四周弥散。这是德沃夏克的G大调诙谐曲。太多的人交口它华美如丝绸的主旋律,而此时的我闭上眼睛,微微侧耳,缓缓呼吸……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午后从天窗透过的阳光中细小而清晰的尘埃,它们擦过我的耳朵,,温暖柔软地抚摸。
是第一主题过后的一小串三连音。他们用流畅的小提琴音色来演绎,夹着快乐清新的微笑,仿佛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爱尔兰小女孩的金发。我猜想德沃夏克在写下这一串细小得不易察觉的音符时,带着怎样的心情。那一定是一种慈爱的感动,仿佛阳光普照,云淡风清,在薄荷色的草地上吹着透明的风,心中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的,细节,我好像看到了德沃夏克的会心一笑,有心的人注意到了挖掘出来,只便是一份有默契而不可意会的愉悦。
想起一些缓缓升腾的五彩泡沫,萦绕着沆瀣之气的之间开出一朵精巧的花骨朵,一只飞鸟抚摸过的一方天空,以及一阵缱绻缠绵的风,一群游鱼的唼喋……这些,都是那一串小巧的三连音带来的。
这样的细节,是教堂天顶正中随着光线落下来的银屑,碎小却闪耀,它们只等待有心人的掬捧。
三
女人的旗袍风情万种,,勾勒出女子曼妙婉转的线条,女人走着,一步三摇,这是一道风景。
而我却捕捉到了那么一个细节:旗袍裙摆边的小开衩。这样的设计不管是有心无心,不管是否有人注意,它的确成了旗袍皇冠上的一颗珍珠。
二三十年代,一个开放与闭塞的交界,穿着旗袍的女人们是那个年代给所有人的第一记忆,而旗袍则成了那个年代的象征。这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旗人马装的拘谨刻板,又连接着未来开放的未知时代。深闺院里的女人们出来了,小心翼翼,羞涩犹豫,仿佛一只在晚上独自开放的夜来香。而旗袍的分衩恰巧在细节之处最好的体现了这种暖昧的情致。女人们走着,,小腿上光洁的皮肤时隐时现,又一种欲说还休的风情,却又不失那份神华内敛的庄重。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都是穿旗袍的,它们带着那个小开衩奔跑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奔跑在喜怒哀乐之间,奔跑在年年岁岁的故事之间。
这样的细节,是朵云 上的一滴泪珠,他等待有心人的温柔呵护与唏嘘。
四
细节,是一闪而过的地铁,是流利清晰的雨丝,是扑腾翅膀的飞鸟,是陌生人眼梢眉角的表情……
它需要人们以一种细致耐心的态度去触摸,去体味,去感受。在细细的咀嚼它们的时候感动了,认真了,于是写下来,记下来,珍藏起来,独自品评。
于是,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美,是在细节之处闪耀。
她指着他说胖纸写个细节描写
她笑嘻嘻地抬起手,指尖微点,仿佛带着些戏谑,又带着些形容不出的亲近,阳光斜晒在她的脸上,恍恍惚惚要灿烂地迷了人眼,她却是远远喊了声:“胖纸~!”,尾调是上扬的,全带着胸腔里透出来的笑意。
水平也只能到这儿了~~~
人物细节描写怎么写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外貌描 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 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形象的描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 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 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 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特别是与闰土少年时期的外貌呼应,更加深 刻地突出了主题。但是外貌描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好的外貌描写必须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行动描写是用描述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如陈 靖的《马背上的小红军》: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 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ph,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 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 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 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 还有 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 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 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 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 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 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强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 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 海滩上 、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 喊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 鼓的干粮袋,里面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 ,怎么 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 孩子哭…… (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10月3日) 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小红军临牺牲前的动作坚定、有力、感人至深,深刻地揭示出长征小英雄 的内心世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