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泡脚有什么好处 冬季泡脚该注意些什么?
冬季泡脚该注意些什么?

冬季泡脚该注意些什么?
水温不要太高,泡脚时间10分钟即可,泡脚后注意保暖。
冬季泡脚该注意什么?, 冬季泡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民间有“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的谚语,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喜欢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人越来越多。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回圈,降低区域性肌张力,而且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在泡脚时把脚泡得通红,并以为水温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实上,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面板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正在发育期的小孩尤应注意,如果常用过热的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对水温的高低也应特别留意,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烫伤。
除了水温外,泡脚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在泡脚过程中,由于人体血液回圈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另外,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第二,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洗脚。
第三,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许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经、高血压病的患者,常用中药泡脚来辅助治疗,但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夏季泡脚要注意些什么
1、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回圈,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致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面板病,外伤或面板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泡脚不要泡太久
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6、泡脚水不宜过烫
每天用温水把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温馨提示:泡脚时除了谨记以上六大泡脚禁忌外,还要学以致用,掌握好水温、时间等事项。
泡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泡脚一般注意两大问题,1,水温。水温不可过高,一般控制在40度左右,冬天可以适当高一点,但不要超过43度。以免烫伤,果过度刺激脚底血管。2,时间。一般晚上睡觉前泡脚,九点左右是最好的。泡脚时间不可太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时间太长、水温太热,都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反而不利于健康。另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控制好泡脚的时间和温度,微汗即可,如果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情况,立即停止泡脚。泡脚后再喝一杯白水,补充水分。
冬季应该注意些什么?
(1)养成定时定量进餐,不暴饮暴食的习惯。
(2)冬天气候寒冷,不宜吃生冷食物,应食熟食,尤其是老人、小孩,更应吃熟食热食。因为生食冷食不消化,会损伤脾胃。
(3)忌食苦寒的食物,因为苦味之物能泄,易伤阳气,扰乱闭藏之气,有损脾胃;大寒之物,易引起泄泻;但也不宜大热的食物,因为多吃大热的食物,易生内热,热伤胃阴,也会损害脾胃的。
(4)忌饮烈酒,冬天可适当饮低度酒,最好饮葡萄酒。但只能少饮,多饮有伤脾胃。
(5)忌多食火锅,冬季寒冷,不少人爱在酒店或在家里吃火锅,一来省事,二来热气腾腾的,吃得十分痛快。殊不知,经常吃火锅容易导致“上火”,因而生产胃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6)可用山楂10克,淮山药10克、大枣肉10克,生姜5克,橘皮5克,绿茶6克,开水冲泡,饮用。
(7)按摩:每次用手掌面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0次。饭后1小时后摩腹,多取坐位,有助于消化吸收;临睡前摩腹,多取仰卧位,可以健脾胃,帮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老人冬季该注意些什么
不要吃难消化的油腻食物,过热或过冷食物都不应食用,别喝凉水.注意保暖,胃口不好时就吃馍片,这个好消化.
意见建议:
1,每天喝水3000ml至5000ml.(病愈后稍微减量)喝水方法,饿时,睡觉前,
半夜,早起,喝.
原理;胃病主要就是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造成的.喝水可以大大淡化胃酸浓度.
2,改变睡觉姿势,同样重要,切忌不能往右侧卧姿势.往左侧卧姿势最佳.
往左睡,会使胆汁直接流向肠道,不至于反流到胃,食道内.
原理;胃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胆汁反流到胃里,腐蚀胃壁,食道.
3,忌口;
胃病发病期,少吃.吃面片为宜,7成饱就可以.
忌,(从主→到次)1,酸(特别是桔子)→酒→过硬→辛辣→醃制食品→油腻
→过甜→冷饮→凉食→油炸→方便食品.
适度运动最好!O(∩_∩)O哈!
冬季吃羊肉该注意些什么?
1.吃涮羊肉时不可为了贪图肉嫩而不涮透。由于羊肉中往往夹杂着病菌和寄生虫,因此,吃涮羊肉时要选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且涮至熟透。
2.《本草纲目》在提到羊肉时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平素心脏功能不良及血液病患者应特别注意。
3.另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这其中的道理是:铜遇酸或碱并在高热状态下,均可起化学变化而生成铜盐。羊肉为高蛋白食物,两者共煮时,会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4.肝炎病人过多食用羊肉,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发病。
5.吃羊肉后马上喝茶,容易发生便祕。
6.羊肉温热而助阳,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最好同时吃些白菜、粉丝等。
冬季养生该注意些什么?
保温 保食 保藏不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