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作者简介 西江月·送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西江月·送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西江月·送别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标签: 无奈 仕途
《西江月·送别》赏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下片,集中请求林子中评判其湖山新诗。“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这里,词人把其湖山诗作的内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围内,与其他(如政治)无关,而且“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复杂多变,用语费神颇多,是正常现象。“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这末二句是词人对林子中的客套颂扬之辞,当然也含有某种期待的愿望,他说林子中才气如壮阔波涛,一定会对自己的新诗做出公正的评判。用语谨慎巧妙,表面上是请友人品赏、评说自己的新诗,而却带有某种警惕性。因为词中连用“公案”、“判断”二词,十分醒目,这涉及到诉讼、判案性质,东坡决不会随便使用之。东坡似是有意把自己当作了“被告”,等待审判,但他实际上却又是问心无愧,心地坦荡,并且充满了自信心。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无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浑然妥贴,章法平中有奇,虚实柜生,宛曲味永。
《西江月·送别》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的其它作品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题西林壁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更多作品
相关文章
- 关于功名如浮云的诗句 功名如粪土 富贵如浮云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柳永《西江月(中吕宫)》原文及翻译赏析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西江月·木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辛弃疾65岁写了人生最好的一首词,豪情壮志却无尽悲壮
-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阅读答案 西江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西江月(十二之六)
- 法华经感应 西江月·以隋索靖小字《法华经》及古器为老人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选择题 西江月(題墨水仙)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 米芾《西江月(秋兴)》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