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二下册历史知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怎么做
根据初二下册历史知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怎么做
根据初二下册历史知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怎么做
1、自先做选择题
2、找问答
3、题部理顺事件间物影响或评价事再稍作解与结合
4、关键跟着师走师让复习复习
闭卷结合式定要重视探诊吧题答案落实书便借鉴
初二下册历史题
八年级下期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
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菸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开启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菸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2、“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一位同学参加央视“开心词典”节目网上答题,睛你帮他解答“在近代列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防大学 B日本世纪 C俄国 D美国
4、2006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
A 五十一周年 B六十一周年 C七十一周年 D八十一周年
5、新疆有一种柳树,枝叶茂密,被称为左公柳,这是称赞下面那一位人物的( )
A曾纪泽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6、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 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兴办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C改革政府机构 D兴办近代海军
8、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历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9、有“夏宫”之称的中国皇家园林被焚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0、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关天培 D葛云飞
1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B保国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定国是诏》的颁布
12、作为立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3、关于同盟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905年在东京成立 C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中外纪闻》是其机关报 D孙中山将其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14、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庭的是( )
A外国人在中国亨有领事裁判权 B外务部属于六部之首
C在北京划定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D严禁中国人参加各种反帝活动
15、关于辛亥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7、“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陈独秀和李大钊 B马克思和列宁 C康有为和梁启超 D民主和科学
1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C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9、五四运动使哪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A民族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20、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21、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突破乌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著(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全面抗战的开始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不复存在
2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是( )
①南昌起义 ②长征胜利 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A ④③②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④③
24、2003年3月国务院总理wj在答记者问时引用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出自于下列哪一人物之口( )
A范仲淹 B林则徐 C孙中山 Dmd
2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是指(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26、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具体时间是( )
A 1945年8月2日 B 1945年8月15日
C 1945年9月2日 D 1945年9月15日
27、蒋介石三次电邀md到重庆和谈的真正目的是( )
①为了真正实现国内和平 ②为了欺骗人民
③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④为了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8、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
A刘伯承 陈毅 B刘伯承 dp Cdp 粟裕 D陈毅 粟裕
29、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解放了许多城市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0、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如果用民国纪年法来表示,这一年应该是( )
A民国37年 B民国38年 C民国39年 D民国40年
31、下列人物中,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
A荣宗敬 B范旭东 C张謇 D荣德生
32、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A成昆铁路 B京张铁路 C淞沪铁路 D滇越铁路
33、将制碱奥祕公诸于世,打破欧美国家垄断制造方法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候德榜 B詹天佑 C魏源 D严复
3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5、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是( )
A 1901年 B 1903年 C 1905年 D 1910年
36、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聂耳 D 冼星海
37、在gcdzg的历史上,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38、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绝命词中说:“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无力回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绪帝无实权 B袁世凯的出卖 C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D维新派力量太弱
39、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是( )
A美国的两颗原子弹 B对是作战的苏联红军
C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D国民党军队
4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辛亥革命以后
二、史实辨析题(8分)
41、1921年8月1日,在gcdzg领导下,ze、贺龙、叶挺等,率革命军举行镇南关起义。dp领导了秋收起义。这些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入城市,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① 错误 改正
② 错误 改正
③ 错误 改正
④ 错误 改正
三、材料分析题
4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禁毒事业。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清军总兵力约80万,是世界上常备军人数最多的。英国陆军只有10万人。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那一事件?
(2)、材料二中反映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4)、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43、学习中国近代史后,每位同学对这段历史感想各异,李亚江同学说,“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鲜血。”张小罗同学说:“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王大冠同学说:“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请结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以上三人说的有道理么?请举例说明你的理由。(10分)
例如:李亚江同学说的是中国近代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史。比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又如:南京大屠杀等。
44、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修改了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包括日本现在首相小泉一郎在内的日本队政界和军界要人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揭露日本政府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罪行。说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心愿。(200字左右)(10分)
文章来自::04k./lishiti/chuer/2010/0526/781.
初二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是很想给你内容但地方不够
顺便给你网址:hi.baidu./cindy0919/blog/item/d354eb6662881e21aa184c29.
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
中国现代史是gcdzg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程序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域性性的、 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gcdzg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gcdzg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dp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gcdzg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著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蹟(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型别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 。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氾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蹟见课本P26-P29。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络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md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md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gjzxlq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①思想上: ;
②政治上: ;
③组织上: 。
(3)影响: 。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5、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dp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dp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dp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dp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dp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dp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dp“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jm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ze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宣告。见课本P72《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宣告》)
4、在亚非国际会议上,ze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77《中美建交公报》)。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络,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见课本P90):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资讯科技、镭射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路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资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
(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脚踏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计程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脚踏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初二下册历史第110页, 初二下册历史学习之友第三课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程序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程序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对映。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对映,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充套件,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初二下册历史试题
看怎么理解了.例如远古时代,1个公猩猩+1个母猩猩,发展到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国家了.这就是历史
初二历史知识
联产计酬责任制
自gcdzg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以联产计酬为主要特点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主要有五种形式。
一是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再生产队统一经营的条件下,分工协作,按劳力专长和能力大小,分包农、林、牧、副、鱼、工、商各业。各业的包产,根据方便生产、有利经营的原则,分别包到专业户个人、专业户、专业工。联络生产成果计算报酬,简称“四专一联”责任制。
二是联产到组。生产队将耕地、农具、种植、面积、包产指标、肥料、种子等分配到作业组。队对组实行定产、定工、定成本,超产或减产分别奖赔,最后按各组的生产成果计算报酬,生产队统一核算分配。
三是统一领导,联产到劳。坚持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在统一种植计划下,统一使用耕畜农具、统一调配劳力、统一核算分配的条件下,(既坚持“三不变、四统一”)按劳动力分地包产,记产计分,实行按比例奖赔或全奖全赔。
四是包产到户。生产队把耕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配到户,队对户签订合同,包产量(产值)、包工分、包费用,包产部分生产队统一核算分配,超产或减产部分可全奖全赔或按比例奖赔。
五是包干到户。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生产队通过经济合同形式把耕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包到户,由承包户完成相应的国家的征购任务和集体提留,剩下归自己。
初二下册历史复习重点,要求详细
:wenku.baidu./view/3b937c10f18583d0496459a0.
中国现代史是gcdzg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程序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域性性的、 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gcdzg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gcdzg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dp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gcdzg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著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蹟(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型别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大框架或表格
初一历史下册1---10课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589年隋朝统一中国。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2、 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3、 隋朝大运河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
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政要”
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 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戒奢从简 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巨集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 ⑴、选贤任能⑵、 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背景 : 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创立
⑴隋文帝分科举人
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完善
⑴朝代:唐朝
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②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 ⑸、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⑹、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唐朝时,东北居住着靺鞨,它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唐玄宗时在粟末靺鞨地区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有“海东胜国”之称。
2、唐朝时,北部居住着回纥族,它是维吾尔族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朝时,北部居住着突厥族,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军事和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唐朝时,西部居住着吐蕃族,它是藏族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5、唐朝时,西南部居住着六诏,它是彝族和白族祖先。后来,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因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称为天可汗。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 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 唐朝时,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他著有《大唐西域记》。
第7课 隋唐文化(一)
1、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是最巨集伟的建筑。
3、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是豪放派是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人们称他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
第8课 隋唐文化(二)
1、唐朝书法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称“柳体”。
2、唐朝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成他为“画圣”,他笔下的人物,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3、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又叫千佛洞。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0世纪初(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定都上京。辽太宗时,辽夺取了幽云十六州。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党项族杰出首领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女真族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称帝, (即金太祖)国号金,定都会宁。金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变)。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宋辽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即澶渊之盟,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1044年,西夏与宋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岳飞班师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
3、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后被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⑴、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⑵、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⑶、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 2、江南农业发展: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产粮区:“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手工业发展: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的发展:最大城市商业是开封和临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