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目前那些国家进行

火烧 2021-11-18 14:20:09 105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目前那些国家进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录[显示]【概述】【大事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冷战〗〖苏东剧变〗〖各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三个“国际”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目前那些国家进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录[显示]

【概述】

【大事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冷战〗

〖苏东剧变〗

〖各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三个“国际”】〖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关于国际共运低潮的新认识】 【概述】

【大事记】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冷战〗

〖苏东剧变〗

〖各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三个“国际”】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关于国际共运低潮的新认识】

international munist movement

[编辑本段]【概述】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借鉴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所创立的学说,“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或多或少来源于人类对亘古平等的记忆。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贡献,在于将其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平台上。

这里所说的科学,就是指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编辑本段]【大事记】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共产党宣言》

K.马克思和F.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

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一次最伟大的创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

各国无产阶级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勇气。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因为事件发生在俄历10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冷战〗

序幕: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

结束:苏联解体(1991.12)

两大阵营: 军事集团:

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为首 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1955)

资本主义阵营:美国为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1949)

实质认识: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

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

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

希特勒刚一垮台,双方便展开全方位的竞赛,试图用它们的影响力控制整个世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目前那些国家进行

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

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

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

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