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岐亭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7-30 11:05:31 1035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翻译及注释

翻译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著新的青春。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注释1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潘、古、郭:苏轼黄州新友,指潘大临(一说为潘丙,大临之叔)、郭遘、古耕道三人。女王城:《东坡志林》卷四《黄州隋永安郡》条:「今黄州都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一说为楚王城的讹音。东禅庄院:即定惠院。2稍:犹「渐」。决决,水流貌。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3青青:指新生的野草。烧痕:旧草为野火所烧,唯余痕迹。烧,指野火。4数亩荒园:指女王城东禅庄院。5温:稍微加热。6断魂:形容情深或哀伤。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赏析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关于冰谷,柳宗元《晋问》:「雪山冰谷之积,观者胆掉。」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闻」二字,用词精确。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后句说青青新草覆蓋了旧有烧痕。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催人泪下。其一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的皪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又被「东风」吹落殆尽。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山,或随清溪流黄州,更令人愁苦。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此时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汪师韩评价说:「含蕴无穷。」(《苏诗选评笺释》)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末二句因饯别而联想到前一年无人「把酒慰深幽」。表面上看,全诗「于题不甚顾」(冯班语,见《纪批瀛奎律髓》),实际是紧扣题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全诗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时岐亭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创作背景

  苏轼的好友陈慥(季常)隐居于岐亭,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他们经常互访,苏轼这次往岐亭也是为访陈慥。潘、古、郭三人是苏轼到黄州后新结识的友人,潘指潘丙,字彦明,诗人潘大临之叔。古指古耕道,通音律。郭指郭遘,喜好写挽歌。他们三人对贬谪中的苏轼帮助颇大。苏轼《东坡八首》之七说:「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家有一亩竹,无时客叩门。我穷旧交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赴黄州贬所途中,过春风岭,正是梅花凋谢的时候,曾作《梅花二首》;过岐亭,遇故友陈慥。这次去岐亭访陈慥,正好时隔一年,景色依旧,想到前一年的凄凉境况,苏轼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诗词作品: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送别】、【友情】、【写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