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琵琶行有多污 離思五首

火烧 2022-06-09 02:16:37 1080
離思五首 原文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

離思五首  

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譯文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山泉繞著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著小樓。我(在樓上)悠閑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著沒有起身,隔著水晶簾看(你在妝臺前)梳頭。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著秦吉了(一種類似鸚鵡的鳥)花紋的紗布染著酒曲一樣的嫩色。(你說)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云靄,就覺得別處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于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只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琵琶行有多污 離思五首

注釋(1)篸(zān):古同“簪”。(2)須臾(yú):片刻,很短的時間。

(1)散漫:慢慢的。(2)慵(yōng):懶惰,懶散。(3)水晶簾:石英做的簾子;一指透明的簾子。

(1)吉了(liǎo):又稱秦吉了,八哥。(2)嫩麴(qū):酒曲一樣的嫩色。(3)紕(pī)縵(màn):指經緯稀疏的披帛。

(1)曾經滄海難為水:此句由孟子“觀于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意思是已經觀看過茫茫大海的水勢,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2)除卻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賦》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稱不上彩云。(3)取次:隨便,草率地。(4)緣:因為,為了。

(1)發:開放。(2)白人:皮膚潔白的人。詩中指亡妻。

參考資料:

1、王明韶,曾凡星,王傳光.《走進詩歌部落》: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8:152-1532、《古詩文誦讀》編寫組.《古詩文誦讀 初中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頁3、方鳴.《一生最愛古詩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7:第436頁4、李杰虎,李婕,路開源.《新編大學語文》: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9:73-74

賞析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后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7年后韋叢病逝,韋叢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參考資料:

1、張緒平.《中國詩詞專題鑒賞》: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第35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